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2-14
秋末冬初,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波光潋滟,微风和煦。每年10月开始,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我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第二年春季逐渐离去,鄱阳湖的滩涂、湿地、草洲、芦苇丛,成了候鸟越冬天堂。据统计,鄱阳湖的候鸟种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这里还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5%以上。因此,鄱阳湖也被称为“白鹤世界”和“珍禽王国”。
鄱阳湖能受到大自然的钟爱,背后有怎样的人鸟鱼和谐共处的动人故事?
新妙湖大桥施工中的生态考量
江西都昌,鄱阳湖内湖新妙湖水域嬉戏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相互追逐,白鹤、白枕鹤、白鹳、黑鹳,还有一群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水面掠过。尽管这里新增了一座气势恢宏的跨湖大桥——新妙湖大桥,却并未打扰候鸟的栖息,使这片浩瀚的水域呈现出鱼水相亲、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鸟瞰新妙湖特大桥(张振宇 摄)
都昌是鄱阳湖区生态大县,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一水域、三分之一湿地、四分之一岸线。都昌县又被称为“中国小天鹅之乡”,每年秋冬季节鄱阳湖“水落滩出”,草洲、浅滩、沼泽、湿泥潭等适宜环境,吸引了种群繁多的候鸟。呵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成为新妙湖大桥施工中最大的生态考量。
新妙湖大桥全长2292.5米、宽28.5米,双向六车道,相当于164个篮球场两两纵向排列。全桥63跨全部位于水中,桩基础穿过厚砂层,地质复杂,不易成孔,塌孔风险系数大、工艺复杂,安全风险高。该桥全程水上施工,既要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同时还要保护好湖面和周边生态环境不被污染破坏,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和考验。
为了让水生生物和鸟类的生存环境不受打扰,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九局对施工工艺、施工进度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综合考量,落实环保措施10多项。他们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无条件接受环保、水保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两年多时间,实现外界向业主的零投诉。该项目负责人称,新妙湖大桥建设中的一系列环保措施,不仅有效保护了鄱阳湖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还为桥梁建设环保施工探索总结出一套可借鉴经验。
鸟瞰新妙湖特大桥(张振宇 摄)
为达到保护水体环境的目的,建设者在水中桩基础施工时,首先打入全封闭钢护筒,钻孔时使用相邻桩孔作为临时泥浆池,确保施工过程中泥浆不外漏,并采用泥浆净化机分离泥浆和钻渣,定期将钻渣清除并运走。泥浆被运送至岸边泥浆池,待泥浆沉淀、晒干后由运输车将沉渣集中运送到弃土场处理。承台施工时,基坑开挖的土石方全部采用运输车外运至弃土场。栈桥上对机械作业区域采用铺防油毡等措施进行防渗处理,机械日常保养、维修全部在岸上修理厂进行,有效防止油料跑、冒、滴、漏导致水体受到污染。为避免施工噪声对鱼类及候鸟的干扰,机械车辆通过栈桥及施工作业时一律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避免安排噪声很大的机械夜间施工,减少对鱼类及候鸟的干扰。
专业守护需要建设者的参与
11月以来,项目部职工在收尾工作的同时,继续为鄱阳湖的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初冬时节,大桥下的草洲上人头攒动,3个身穿中铁十九局工装的女孩子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提着塑料筒,十分专注地搜索着游客们留下的垃圾,在草洲上及沿途捡拾瓜子壳、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她们就是建设新妙湖大桥的中铁十九局环保志愿者。项目部工会主席李阳带领另外两名女职工,用脚步来丈量湖岸,用坚持来守护候鸟,她说:“我们每天都走两万步左右捡拾垃圾。游客的环保意识都非常强,我们没有发现一例伤害候鸟的行为。”她们还向游客们宣传环保知识,呼吁大家在享受美丽风景的同时,自觉维护美、传递美。
鸟瞰新妙湖特大桥(张振宇 摄)
鄱阳湖水奔涌入江,庐山竞秀层层叠翠。蓝天、碧水、大桥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这里有最多姿的水、最密集的湖、最惊艳的草、最灵秀的山、最珍贵的鸟。为了守护这一湖碧水,为了保护远道而来的候鸟,中铁十九局建设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让人鱼鸟都能诗意地栖居。
【责任编辑: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