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60封厚厚的感谢信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2-17

“亲爱的叔叔们,你们好!这学期期末我取得了全班第3名的好成绩,非常感谢你们的关怀和帮助,愿春天带给你们永远的美好,祝你们享受这个迷人的季节……”

2018年8月,中交集团所属中国路桥喀喇昆仑公路项目总经理部又收到了来自巴基斯坦SOS儿童村孤儿院孩子们的感谢信。孩子稚嫩但饱含深情的话语暖化了整个项目总经理部,而这只是60余封感谢信中的其中一封。

2016年9月,在相继完成喀喇昆仑公路、喀喇昆仑改扩建项目和喀喇昆仑堰塞湖改线项目的建设任务之后,中国工程师又不远千里来到了巴基斯坦,参与到喀喇昆仑公路二期项目的建设中,把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带到中巴边境的崇山峻岭之中。长达半个世纪的筑路过程,蜿蜒的公路如同一条情感纽带,将中国工程师和巴基斯坦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我们的先辈在这里留下了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喀喇昆仑精神’,如今,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继续奋斗在这片热土,为巴基斯坦人民建设精品工程的同时,回馈当地社会和居民,我们和当地人民之间情谊是那么真切。”时任中国路桥巴基斯坦办事处总经理李植淮说。

喀喇昆仑公路二期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中国路桥巴基斯坦办事处每年都拿出专项公益资金,用于帮扶项目沿线的学校、孤儿院、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

办公室的马贵明是“奉献爱心、关心孤儿”系列活动的发起人、组织者、参与者。“第一次见到伊赫桑时他只有2岁多一些,红扑扑的小脸蛋上还挂着泪痕。”对于第一次踏进SOS儿童村的情景,马贵明至今记忆犹新,伊赫桑的小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手背皲裂粗糙,不像两岁孩子的皮肤,看着就让人心疼。”

1982年落成的SOS儿童村孤儿院是一个非政府的公益性机构,收纳有曼塞赫拉、阿伯塔巴德、巴塔格兰等地区的大部分孤儿、被遗弃儿童约160名。儿童村的房龄已超过30年,又长期缺乏资金支持,大多数设施老旧,早已无法满足孩子们基本的生活、学习要求。

“孤儿院里没有热水,孩子们大冬天也只能用凉水洗漱,皮肤被冻得通红,甚至裂开了口子。”不仅如此,孤儿院房屋建筑、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也很不完善。“孩子们是花朵,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看到他们简陋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再想到家里穿着纸尿裤满地爬的娃娃,心里很不是滋味。”马贵明说。

马贵明和帮扶团队队员们将了解到的情况向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项目总经理部汇报,很快项目总经理部便将SOS儿童村孤儿院确定为定点帮扶对象。

2017年8月22日,“情系孤儿”爱心捐助、翻修工程开工仪式在SOS儿童村热烈举行,儿童村里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马贵明和项目帮扶团队队员们再一次来到了儿童村,“我们对孤儿院的住房进行翻新、装修,为孤儿院配备热水器、太阳能板、不间断电源、蓄电池等必备生活用品,还给孩子捐赠了图书、学习用品等。”马贵明回忆说。

“你好,谢谢叔叔!”刚刚领到捐赠书本、画笔的小朋友艾米用还不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着对中国叔叔的谢意。简单朴实的话语,温暖了每一个帮扶队员的心窝。

不仅如此,项目总经理部还经常采购衣物、面粉、大米、水果、牛奶等生活物品捐给孤儿院,并经常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欢度当地的重大节日,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伴随中国工程师的到来,SOS儿童村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孩子是友谊之花,是中巴友谊传递的桥梁和纽带,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爱心传递,让孩子们见证和传承中巴友谊,希望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项目总监吴世祥说。

除此以外,项目总经理部还协同当地政府组织开展了“免费医疗下乡”活动,帮助偏远地区家庭困难的民众远离疾病困扰;帮助当地村民修筑硬化道路;积极开展“绿色巴基斯坦”植树活动等。中国筑路人的热情换来巴基斯坦人民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成为中巴友谊传承的最好见证。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