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水晶宫”建造记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2-22

祖国西南,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把山劈成两半,一边是川,一边是滇。川滇两省交界处,江水波涛汹涌、两岸雄峰对峙,一座巨型电站正在崛起......

坝体高耸入云,隧洞穿山而过……这就是在建世界规模第一的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

在白鹤滩水电站众多雄伟的构筑物中,有三条泄洪洞,是每位参观白鹤滩的客人必去之地,在那里,洞室雄伟壮丽、四壁平滑如镜,游人倒影可现,在灯光的照射下,如梦如幻,宛如一座美轮美奂的“水晶宫”,一度成为网红打卡之地,成为白鹤滩水电站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内常有这样的景象,前来调研的专家驻足在“水晶宫”内,不停地拿着手机或相机拍照:“一定要把倒影照上去.....”“真是漂亮、太魔幻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也丝毫不吝惜对泄洪洞镜面混凝土的赞美。

“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张楚汉等多名院士评价说。

白鹤滩泄洪洞之所以有如此多美赞,源于其高标准建设管理、先进结构设计、严要求监理管控、高质量施工水平,是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共同智慧凝结出的精品工程。“一长二低三高四大”的“水晶宫”的特点,即长隧洞(单洞长2317米);低热水泥(全洞)、低坍落度(全过流面);大泄量(单洞4083m3/s)、大断面(15~16.5米×18米)、大坡度(最大横坡比27%)、大弧门推力(11500吨);高流速(最大每秒45米)、高落差(182米) 、高强度等级(C9060抗冲耐磨),每一项都是世界级难题。

“如果1万多辆车子以180公里每小时速度在2公里长的赛道上飞速行驶。突然,冒出一个障碍物,这个障碍物是什么结果?”为什么泄洪洞浇筑要“无缺陷”?现场施工负责人刘凡给记者打了个比方。

混凝土施工中素来有“无衬不裂”的说法,对泄洪洞来说,因为需承受高速水流的冲刷,是最容易出现混凝土破坏的部位。

为此,电站设计者启动对薄壁衬砌混凝土致裂机理的研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衬砌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主要源于较大的内外温差引起温度应力。

找到了关键症结,就能对症下药,泄洪洞施工团队很快便锁定了温控的这一剂“良药”——智能温控。

在泄洪洞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科学定量地布置光纤测温仪器,这些测温仪就好比混凝土的神经末梢,能准确感知温度、及时反馈、为优化调整温控提供依据。

有了神经末梢,当然还要赋予混凝土温控系统一颗聪明的“大脑”。“大脑”收集到温度信息后,结合混凝土温控模型进行分析,自动采取通水等温控措施,避免人工通水存在误差的问题。

在智能温控的帮助下,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实现了施工期零温度裂缝,也让大断面衬砌混凝土“无衬不裂”这一世界性难题从此成为过去时。

在水工隧洞施工中最常使用的混凝土是泵送混凝土,受洞内封闭狭窄的施工环境和现有施工设备的限制,泵送混凝土浇筑是最成熟的施工方法。

“但常态混凝土温控防裂、体型控制更容易掌控,抗冲磨性能也更好,高流速泄洪洞全过流面浇筑常态混凝土一直是国内水电行业从业人员的梦想。”现场技术人员陈敏感慨万千。

为了达到精品工程的高标准,常态混凝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一边是困扰水电人多年的行业难题,一边是丝毫不能打折扣的精品标准,泄洪洞施工团队中的党员攻关小组率先站了出来,对大坡度环境下常态混凝土运输展开专题研究,自主设计研发了大坡度重载自动化运料系统。

“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只需要按下一个按钮就能将装有常态混凝土的运料小车从下料平台运往钢模台车。”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吴兴民对记者说,“这套系统实现了一键启动、全程自动控制,并配备四套安全控制装置,保证了常态混凝土运输效率和质量,也确保了运输过程的安全。”

白鹤滩龙落尾段体型复杂,最大坡度23°, 加上施工通道极其有限,想要实现常态混凝土可谓难上加难。

起初,吴兴民创新工作室团队与一些专业厂家根据现场施工需求,合作研制了龙落尾滑框翻模设备,但设备在现场的试验结果并不理想。工作室与厂家在该设备上进行改进,但试验结果依旧不尽人意。

一次次的失败消磨了厂家的耐心。“由于要求极高,施工环境极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专业厂家都望而却步了,花钱也请不来人。”吴兴民回忆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参建各方没有退缩,索性依靠自身力量继续研究。“我们调整了思路,将原滑框翻模调整为‘皮带供料+滑框布料+翻模循环施工’。”吴兴民说,“试验结果来看,我们方向走对了。”

新设备试验情况让业主、施工、监理等各方参建者看到了曙光。经过不断优化,大坡度曲面底板常态混凝土施工装备终于诞生,龙落尾底板浇筑得以顺利启动。

龙落尾底板的开浇,标志着水电行业一直以来未能在高流速泄洪洞全过流面浇筑常态混凝土的遗憾不复存在,填补了世界水电建设的技术空白。应用情况表明,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项目自行研制的成套常态混凝土施工装备安全、高效,较常规施工效率提高约20%。

“我们形成的精细化的标准工艺工法,已经深入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每个参建者头脑中,这是白鹤滩水电人的集体智慧,混凝土体型较设计控制标准提高50%,平均不平整度小于2毫米,全部都能呈现镜面效果。”现场质量人员刘喆说。

常和混凝土打交道的人知道,要让混凝土平整光滑,看不到一点瑕疵,离不开精细、规范的人工操作。现场工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说,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

“这个工地要求高,管得又严。刚进场时觉得他们太较真了,现在都习惯了。毕竟我们是要干成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的!”现场一位侧趴在底板钢筋上打磨铜片的施工人员马师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打磨这么费劲,而且混凝土一浇筑,这些铜止水都要埋里面,把灰尘打扫干净不就行了,干嘛还要打磨的跟新的一样呢?”

“越看不见的地方,越不能马虎。”刘喆这样解惑,“隐蔽部位,也要阳光作业。”

这样毫米级的高标准要求,严格细致的管理,在工程中还有很多,正是有了电建人对精品工程质量的不懈追求,才实现泄洪洞施工期零温度裂缝,也让泄洪洞衬砌混凝土“无衬不裂”的“土洞子”到“无裂无缺”的“水晶宫”。

时光如梭,夕阳下的白鹤滩水电站更加明艳动人,“水晶宫”内,光影相得益彰,造化韵致无穷,群英聚集、工匠往返,触目惊山重水复之幽深,举步得柳暗花明之意境,大国重器,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