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国内国外核电界纪录的创建者
——记中国广核集团 台山核电有限公司杨亚璋

文章来源:群众工作局  发布时间:2016-01-06

从一片荒芜的小渔村,到即将成为世界EPR首堆。几年来,台山核电站一直在变,现场工地越变越有样,生活区越变越漂亮。2015年4月28日,人民大会堂,来自台山核电基地的杨亚璋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能够有幸得到这个荣誉,是整个团队的努力,我为台山核电这个项目感到自豪!” 在杨亚璋心中,这个荣誉应当归属于整个台山核电建设团队,他的成就、他的故事即是整个台山核电基地创新发展、拼搏进取的缩影。

率团队开创多项业界纪录

杨亚璋,湖北孝感人,1995年大学毕业后投身核电建设,现任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工程部施工分部经理。自2009年以来,杨亚璋率领团队,在台山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创下了一个个国内国外核电界纪录:打破国内核电站一次浇筑量和浇筑厚度最大记录;首次在国内核电站核岛钢衬里施工中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案;坚持自主化研制,核岛牺牲砼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单月核岛安装点数连续24个月超过20万点……

杨亚璋带领团队引进模块化施工技术,吸收和反馈了芬兰和法国核电站同类方案优缺点,在台山EPR核电站进行了优化,采取分层拼装、整体吊装的施工流程,避免交叉施工的干扰,并创造性地采用了工装---网架这一吊装工具,减少了钢衬里模块在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确保了模块化施工质量。台山核电站钢衬里模块化施工是国内核电站首次成功实践,是核岛钢衬里施工工艺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

“工艺创新是靠经验积累和实践锻炼出来的。当你了解东西越多,随着问题的深入,你会发现未知的东西越来越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也更加促使自己去提高自己。”杨亚璋对自我严格要求,在工作中,特别注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身先士卒,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专题项目组负责人,杨亚璋负责重大工程节点的推进工作。台山1号机组核岛穹顶吊装三个多月时间,他和同事们基本都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经常赶不上食堂正餐,大家只好以面包果腹。但苦尽甘来的喜悦显然更让人欣慰,“当吊装成功的一刹那,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对现场突发的质量安全问题,杨亚璋及时介入,身先士卒,在确保流程的前提下,强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台山1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撑环灌浆质量问题,就是杨亚璋带领团队攻克的难关之一。

杨亚璋回忆,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撑环和混凝土之间按要求留有0.2毫米间隙——这相当于头发丝的厚度。怎么才能留准这么精细的空隙,成为摆在杨亚璋和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他们尝试了各种清理工具,薄锯条、塞尺甚至是琴弦。只要是大家熟悉的工具挨个上,结果都没成功。因为缝隙太小了,根本没有工具能放进去。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多番努力,杨亚璋他们在市场上找到一种金钢线,通过拉锯的方法把灌浆拉开,再用卡尺测量。工程师24小时盯着现场,十几名工人接力作业,终于成功在1月内将16个接触面的灌浆清理出来,留出精准的空隙。当清完最后一个空隙,外方作出“OK”手势时,现场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

“其实这样非常棘手的问题,现场经常会遇到。但再棘手的问题也必须透明透彻地解决,决不能放过,这是核安全文化的要求。”杨亚璋说,他自己也被这种苦尽甘来的情绪感染着,“我们期待台山核电早日发电,当一个项目建设完,我们可能要肩负新的使命。但在过去的建设中,每当我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取得一次次进步,我们都无比自豪,充满了成就感。”

偶然中的必然

“全国劳模”这一殊荣的获得,可能有偶然因素,但更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来自于台山核电项目的国际影响力。台山核电项目是中法核能业界的重大合作项目,法、英等国政要都曾造访台山,并对台山项目寄予厚望。而在台山核电站开工伊始,中广核,法国电力公司,阿海珐集团,阿尔斯通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共同组成了台山项目协调委员会,调集精兵强将组成台山项目建设大团队,以“团队、使命、承诺、共赢”为共同理念,共同努力,致力于将台山核电项目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三代核电标杆工程。

这种必然来自于台山项目团队在“世界EPR首堆”道路上的拼搏进取。每年,参建的9家企业要定期聚集在一起召开会议,确立目标,通过高层的力量推动台山核电项目的发展;台山核电站每一项里程碑的实现,每一次跨越难关,都是参与项目的多家单位共同协作的成果;每一项施工作业,都有中外专家的技术支持,都有来自各方的一线工程师的全力投入……正是在这个大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几年来,台山核电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从学习者变成示范者,目前台山项目工程进度已全面超越国际参考电站,正在朝着实现“世界EPR首堆”的目标前进。

正如杨亚璋所说,“荣誉不仅是对个人及其背后的团队的最高褒奖,更是对台山核电建设的充分肯定,将激励着台山项目大团队继续奋勇向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