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科技创新主力军】张少华:打造物探“中国芯”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4-09

从“两宽一高”技术领跑全球,到万米深地勘探实现突破。作为中国石油集团物探首席专家,张少华带领团队,持续破解深海、深地、非常规及老油田挖潜等“两深一非一老”领域难题,以科技创新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此前,石油勘探主要集中在埋藏浅、油层厚的区域,勘探难度相对较小。随着勘探开发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深度在5000米以内、地质结构简单的油气资源越来越少,要找到新油气藏,必须要向深层、超深层和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高难领域进军。我国油气勘探多为地表地下“双复杂”地区,一方面现有的地震波激发技术很难传达到深度更深、结构更复杂的岩层;另一方面获取到的地震波信号不够清晰,无法对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油气储存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传统物探方法对上述两方面难题的不适应性逐渐显现,亟需研发新一代地震勘探技术,充分获取宽方位高密度空间信息和宽频信息,提高资料品质,满足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等接替领域勘探需求。

为此,张少华带领团队持续攻关,开展了“两宽一高”项目,首创了全新一代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在理念方法、高端装备、工业软件等方面都取得了从0到1的突破,解决了全球最复杂地质条件的油气勘探难题,探测能力实现了从5000米到万米的历史性突破。“两宽一高”即宽频、宽方位和高密度,可以说是用高清相机给地球照相。宽方位相当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照相,得到地下全貌;宽频相当于彩色照片,能显示地下丰富的信息;高密度就相当于数码相机的高像素,像素越高,照片质量越好。如果要形象比喻勘探精准的提升程度,相当于从原有地下4公里以内发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油气藏,提升到在万米的深度发现1个网球场大小的油气藏。“两宽一高”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已成为全球物探行业的主流技术,推动地震勘探进入“高清时代”,为超深层、非常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范式。

技术攻关之余,张少华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结合实践提出“基层练兵”理念,依托国家级项目为人才搭台子、压担子、架梯子,推动科研与生产深度融合,为科技人员搭建成长平台,创造成长空间,锻造了全链条创新梯队。如今,他又将团队的科研目标瞄向了纵波、横波、转换波联合勘探技术,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为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