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央企楷模】王建涛:用创新守卫核电安全的追梦人

文章来源: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1-24

1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发布2024年度“央企楷模”。中广核王建涛荣获“央企楷模”称号。

王建涛,现任中广核运营公司发电机检修工首席技师。他七年磨一剑,开发出关键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系列发电机不抽转子检修机器人,获评“2023年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从事核电检修的28年间,王建涛填补了数十项国内外技术空白,他用创新守护核电安全,用发明推动我国核电发电机检修走向世界一流。

 

用“悟空”闯出智能化检修新时代

在核电发电机检修过程中,抽转子作业一直是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解体检修方式需要拆除大量设备,且转子重233吨,长15.38米,与定子的最小间隙仅0.05米,抽转子作业对起吊操作技术水平和协调配合要求极高,稍有磕碰就可能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

这些年来,王建涛带领发电机检修团队想方设法通过优化检修窗口、做好缺陷预案等方法,提高检修作业的安全质量,但抽转子作业的存在依然实质性降低风险,于是王建涛萌生了不抽转子,而是发明一个小型特种机器人,沿着发电机0.05米的缝隙爬进发电机内部完成试验和检修工作的想法。

但在考察了国内外电厂发电机检修现状之后,王建涛团队发现,他们设想的这种机器人只有国外才有,而且外方只租不售,用一次的租金就要近百万。对此,王建涛的态度是:“再难也要办。国外能搞出来,我们也一定能。”

他查阅大量机器人相关的资料,在脑海中勾勒出属于自己团队的机器人——“悟空”的雏形。模型用笔画,编程从头啃。经过两年多的模型试验,王建涛和团队带着第一代“悟空”来到真正的发电机前进行试验。然而,在模型上运行得无比顺畅的两根主钢缆,到了真发电机上,竟像麻花一样紧紧拧在一起。在寒风凛冽的冬日,王建涛和同事们忙活一个通宵,连一个完整的试验都没做成,只收获了105条待改进事项。

经过半年“死磕”,王建涛团队的“悟空”2.0再次铩羽而归:在中段90度方向出现了无法克服的下垂,现有技术无解!不过,积累的经验和数据都还在,通过改变思路,调整方向,经过300多个日夜的奋战,2022年5月,机器人“悟空”3.0顺利完成所有检修任务。作为国内首个核电厂发电机不抽转子检修智能机器人,“悟空”单次应用缩短检修时长40小时,填补了国内空白。

以发明创新提升工作效能

“发明创造”可以说是解码王建涛28年核电检修生涯的重要关键词。检修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复性强,上次怎么干,这次就怎么干,下次还这么干。但王建涛一直希望,“下次要比这次好”。

发电机定子线棒吹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没有专用工具,传统方法需要4人24小时倒班完成线棒的吹干,效率低,人员累。王建涛特地请同事用透明的塑料做了一个筒状的模型进行测试,反复地尝试三种不同的吹扫方法。当发现利用气压将水吹出这种方法效果显著之后,王建涛制作了一套带有两进、两出控制阀的吹扫装置,在大修里应用,果然比原来快很多,但美中不足的就是工作负责人要全程盯着压力表防止线棒超压,于是王建涛又设计出自动模块,将吹扫装置升级成了“自动化吹扫装置”。这个装置10年内经历了5次迭代,将原本耗时15天的线棒吹干工作大幅缩短到7.5小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单次可节约90个工日和7天工期。

2023年,大亚湾核电站决定自主实施三十年大修发电机内定子升级改造项目,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接到这个任务的王建涛不敢怠慢,因为他很清楚,以往同类工作,需要聘请国外专家,费用高达数千万元人民币,如果我们自己行,那不仅将显著提升发电机检修队伍的水平,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王建涛带领团队,联合国内厂商针对内定子升级改造4项关键工艺开展科技攻关,完成攻关行动500多项,攻克了全部技术细节。在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大修实施期间,王建涛带领团队连续100多天扎在现场,解决各类缺陷50多项,在国内首次自主完成了GEC全速发电机内定子升级改造,机组至今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