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08-15
在红沿河核电基地,跨过基地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两片“海”——一侧是蔚蓝渤海,一侧是百亩格桑花海。
姹紫嫣红的格桑花,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随风起伏,而在花海中,总能看见一群大姐忙碌的身影。她们是核电站的邻居,但同时也是中广核服园林公司的员工,格桑花就出自她们的辛勤培育。种了半辈子地的她们,如今的工作就是在核电站种花。
这片格桑花海,名为“花蹊”,向北数百米便是运行中的6台核电机组,花蹊投用十年来,不仅成了红沿河核电基地的重要坐标和生态核电的文化地标,也为这群大姐们创造了劳动条件。来核电站上班之前,她们多是在周边村镇以务农为生。
“以前农民种地累,低头干一天活,腰都直不起来。现在都靠机器简单了,闲暇时间多了,能在家门口有个班儿上挺好。”家住大连瓦房店市大衣屯的刘玉华在花蹊干了6年,道出了做这个选择的初衷。
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相比,花蹊不用人工播种,头一年格桑花籽落进土里,形成自然播种,若到来年长势不均再补撒种子。每逢五月农耕季节,刘玉华一行8人忙着锄草、松土,几天功夫就把整片土地松了个遍。到了夏天,种子生出枝芽,她们又开始拔草、浇水。浇灌的水是核电站净化过的生活用水,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灌溉阀,她们每人负责一个片区,早上打开阀门,晚上下班再关上阀门。家住大连瓦房店市大咀村的肖恒美在花蹊工作4年了,老伴给人捞海参,收入也算可观,日子过得惬意和睦。“家里的地都是老伴看,我在这干活挣点钱补贴家用。”每每谈及于此,她的脸上不禁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种花,对于种了半辈子地的她们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尽管风吹日晒,她们包裹着严实的头巾、戴着口罩,汗水不时从额头冒出,滴进土里,和土地融为一体。工作累了,她们会坐在路边休息片刻,喝上一口热水,唠唠家常,言语间的笑意如格桑花般质朴。
每当夏天轻风拂来,格桑花海便掀起“五彩花浪”,像极了大姐们如今的模样——把幸福种进土里,用勤劳耕耘美好生活。
核电站的建设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作为紧邻核电基地的邻居,来自瓦房店市小衣屯的朱晓华就是受益者之一。时间回到2005年。核电施工队在还是一片荒芜的红沿河,如火如荼地开展场平工作。施工队里的核电工人有些是周边居民,朱晓华的爱人就在施工队当钢筋工。2007年,朱晓华经爱人介绍,正式在一家土建单位当起了农民工。
虽然是女性,但男人能干的活儿,朱晓华一样没落下。搭脚手架、拖电缆、刷油漆、清理建筑垃圾、当门卫、干保洁……朱晓华能吃苦,从来不挑活儿。工作虽然辛苦,但朱晓华直言满足。“当年,想出去打点零工,家家都不富裕,活儿也不好找。”那时,朱晓华在家种地,她爱人常年给人当船工、出海打鱼,家庭年收入不到一万块钱。在核电站工作以后,不仅不用背井离乡,两口子收入也翻了几番。
上班工作时间稳定,下班骑电动车不到十分钟就到家,两口子的日子让邻居们羡慕。2022年,朱晓华成了“种花老姐们”中的一员。
格桑花的花语是“幸福、吉祥、美好”,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红沿河核电建设以来,当地居民的命运与核电站就紧紧连在一起。当格桑花在种花大姐们的精心照料下得以绽放,大姐们与核电站的故事也开启了幸福的篇章。
【责任编辑: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