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鹏鸟”披“羽翼” 安然振翅飞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12-20

“停停停!”眼看正在吊装的幕墙柱就要碰到钢网架,中国交建所属四航局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副经理彭建明立即叫停了吊装。经过调整,地面引导人员小心翼翼地拽紧钢绳牵引幕墙柱,努力扭转到30度倾角,但做了多次尝试却始终无法将立柱倾斜允差控制在1厘米之内,彭建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形如一只大鹏鸟,是海南省地标性重点工程,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客滚专用综合枢纽,助力海南自贸港加快建设。经过1年多的奋战,项目主体钢屋架已完成,正进行项目的“点睛”工程——幕墙安装。幕墙是枢纽站的外墙围护,主要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为倾斜大弧面设计,弧线总长约1400米,总面积近2.2万平方米,其钢结构龙骨由184根空心钢柱与1788根横梁构成,每根钢柱高26米。幕墙的大弧面设计,要求每根钢柱要在前后、左右两个方向扭转20至30度后“斜倚”在网架侧面,并且钢柱的焊接点位不得超过1厘米。

然而,要将幕墙的“筋骨”精准拼装绝非易事。建设之初,项目团队在钢柱侧面设置了两个吊点进行倾斜吊装,但钢柱起吊后会因自重而晃动,无法精准调整倾角,尽管团队对吊点位置进行多次微调,但结果都不尽人意。“钢柱吊点太高,操作空间不够,容易撞到网架屋檐;吊点太低,钢柱的前后倾角又不够。”彭建明眉头紧皱着说。

几经思虑,项目部决定改进施工工艺。技术团队重新计算了钢柱吊绳的长度与受力,把吊点改在钢柱靠上的3米处,以满足前后倾斜度和操作空间的要求,同时在钢柱下端加焊一个侧面吊点,额外用一台小吊机从侧方向上进行牵引,精准控制其左右扭转角度。新工艺的试验效果立竿见影,只见钢柱庞大的身躯在两台吊机的同时牵引下灵活且精准地旋转到既定角度,并稳稳地停在了预定位置,全程与网架保持安全距离。经过反复测量,钢柱倾斜允差比设计要求还少了0.5厘米,结构强度超出设计要求的2倍。与此同时,项目部还专门成立了幕墙质量控制小组和幕墙安装测量组,定制了详细测量方案,对安装全过程进行系统反复校测,确保每一根钢柱的吊装精度。

幕墙的“筋骨”正了,作为“关节”的转接件质量也是影响幕墙质量的关键一环。在幕墙转接件安装现场,电焊师傅手持焊枪忙碌着,随着焊枪与转接件的一次次接触,耀眼的火花四处飞溅,映照在项目副总工揭英强的脸上,也让他拥有了“火眼金睛”。待焊接完成后,揭英强拿起卷尺对转接件进行点位确认,发现焊接位置均有偏差,最大的竟然达到3厘米。多番观察,揭英强发现了“症结”所在:点焊的方式导致焊点受热不均匀。“就像人因为风寒得了关节炎导致关节变形一样,转接件受热不均匀也会导致弯曲变形。”他立即召集资深焊接师傅研究对策,最终决定将原先的单点焊接改为对称焊接,采用“同时、同高度、上下对称”的施焊方式,让转接件实现有效分散受热,避免转接件高温变形,确保转接件与钢柱精准、严密咬合。终于,经过大家的努力,幕墙上的万余个转接件,验收合格率达到99.9%。

目前,项目幕墙安装已接近完工,这座拥有结实骨架的“鹏鸟”也已经披上玻璃“羽翼”,即将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展现在大家面前。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