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他们,用精湛技术续写飞天梦想新篇章
——记航天科技神舟飞船研制团队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6-13

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自立自强、创新超越中,航天科技集团神舟飞船研制团队又一次用成功续写了矢志航天报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华章。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今年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自1999年第一艘神舟飞船发射至今,我国的神舟飞船保持着100%的成功率。尽管如此,试验队始终牢记:“成功不代表成熟,成熟不代表可靠”,对自己的要求丝毫不敢放松。为此,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提出了首飞“十个最”标准——思想意识最重视,异常疑点最敏感,岗位人员最齐备,流程执行最严格,设计验证最覆盖,预案准备最充分,接口闭合最落实,风险控制最全面,现场操作最精细,组织保障最到位。

QQ截图20220608093630.jpg

这样的首飞标准已深入每位神舟队员的心中。正是这样的初心与信念,使得神舟飞船愈加成熟可靠。

团队通过开展“三再”(再设计、再分析、再验证)“举一反三”“双想”等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程序,还会按照极端工况组织演练,保证人员能力满足应急处置需求。尽管飞控团队中每名总体设计师都经验丰富,大家仍保持着首飞的初心与状态。

“11年前,神舟八号飞船任务时,团队平均年龄是28岁。今年,团队平均年龄39岁。我们始终以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事情,对各种预案、异常的设计与识别永远也不会停止。”邵立民说。

如今,载人航天任务呈现高密度态势,神舟飞船总体团队的人员数量却并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少——一部分人员投入到了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工作中。

“在神舟飞船总体团队,人人都是‘多面手’,每个人都具备独当多面的能力,因此能够从容应对高密度任务。同时,团队利用数字化手段,例如通过质量确认系统自动判断数据,提高试验准确性,减少人力消耗、提高效率。”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高旭介绍。

密集的任务和高标准的要求,使神舟团队在不断的锤炼中成长、成熟。

中青一代已成中流砥柱

八院研制队伍同时负责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的推进舱研制、总装任务,随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团队的工作量与日俱增。

“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就要提高人员能力,建立人才梯队,培养年轻队员快速上岗。”八院载人飞船及货运飞船副总指挥顾侧峰说。他常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队员们提高思想认识,牢记“载人航天、人命关天”的原则,对产品保持敬畏感,始终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高密度的航天型号研制任务也促进着大家快速成长,现在中青一代已是团队的中流砥柱。

QQ截图20220608093542.jpg

“队员们有学习力、行动力和内在驱动力,把对成功的渴望体现在每一项测试和操作中。”八院载人飞船分总体主任设计师杨华星说。

本次任务中,八院试验队不仅解决了整船状态下安装和测试太阳电池翼的高风险操作难题,还验证了应急救援长期待命期间的产品寿命适应性,用数据证明了太阳电池翼的“超长待机”能力。

90后的许帆已是八院149厂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副主任工艺师,今年3月刚刚结婚的他毅然奔赴试验基地。从推进舱管路检漏测点间隔时长、设备安装螺钉力矩大小,到插拔电缆以及多层缝合的数量多少,他全部清楚规范地体现在工艺规程中,既明确了状态要求,又实现可操作性。

克服困难力保成功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非典袭来的特殊时期克服困难夺得胜利。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全体队员大力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以饱满的热情在发射场各岗位扎实工作,再一次用成功交出圆满答卷。

从神舟一号飞船开始参与飞船研制工作的顾侧峰回忆起神舟五号飞船研制队伍在非典时期克服影响、夺得胜利那段时光,仍历历在目。“那一年,我留在上海负责测控工作,许多同事出差到北京开展测试,克服了巨大困难。然而,比起当年的非典,今年团队面临的疫情形势要复杂严峻得多。”他说。

QQ截图20220608093451.jpg

“3月上旬,上海防疫形势变得紧张,陆续有研制人员被封控在家。型号队伍马上制定方案,要求进场试验队员全部到各单位的场所里面居住、办公。从上海出发之前,许多人已经在单位住了3周。到达酒泉需要隔离7天,团队利用这段‘足不出户’时间,积极组织队员开展后续进场工作相关风控措施学习,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发射场任务。进场后,大家穿着‘大白’在厂区内又工作了7天。”杨华星回忆。

最终,神舟团队靠队员们的自我奉献克服了困难,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