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1-08-26
打开中国地图,找到云南省,在峨山、罗里、元江、墨江、宁洱、普洱、勐养、西双版纳、橄榄坝、勐腊、磨憨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中老铁路国内段外部供电项目的建设现场正热火朝天。
日:与炎热、高温、雨季的“斗争”
炎炎夏日,郭菁凌晨4点多就醒了,准确说是一晚上都没睡熟。在老家的妻子昨晚就进入产房,5时53分传来好消息,母子平安。郭菁这才兴高采烈地忙起一天的活计。
郭菁是中老铁路国内段外部供电工程元江变南溪河牵至癸能(墨江)开关站段的线路总工程师。今年5月,线路建设已告一段落,验收也近尾声。按理说,郭菁能脱开身,但他还想坚守到最后一刻,把手头上的活全部完成,再安心回家陪家人。
验收对工程至关重要。施工单位三级质检后,建设单位要对线路的基础杆塔、架线以及树障和安全通道等按照电力建设工程规范进行综合验收,最后报云南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进行质量监督检查。这些都需要郭菁配合。待验收完毕,工程还要消缺整改、复检,最后申请投运。
验收的日子,郑达宇每天早上6点起床。他所在的云南电网公司西双版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肩负着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外部供电项目验收工作。工程分段做完,他们也分批集中验收。6时30分出门,14时回到办公室写验收报告,及时告知施工单位消缺整改。验收高峰时,32名员工有22人同时抽调在外。“没办法,中老铁路国内段外部供电项目线路总长679.8千米,我们西双版纳就370.112千米,一半还多。”郑达宇说。
杆塔和线路验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一项又一项,特别繁杂,没有捷径:对导线、对地、对树木、对房屋的安全距离是否满足规定进行验收;对杆塔塔材是否缺件进行检查验收;对照设计图纸对金具、绝缘子、防震锤是否与设计一致进行检查验收;对杆塔接地电阻进行验收;对杆塔基础环境检查验收;对导、地线和光缆孤垂进行测量验收及检查导地线是否松股断股等进行验收……
像建设者一样,他们也要走同样的山路,爬同样的杆塔。为了保护森林,铁塔越建越高,往常220千伏线路铁塔高二三十米,现在则高五六十米,碰到密林,80多米的铁塔也有。
“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密林中的高处,树林都在你脚下,再往远处一看,遥远的铁塔上是你的同事。说话听不着,但看得到。这种经历很少有。不过,风一吹,塔会晃,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很多超高铁塔正好地处风口时,郑达宇这样有30多年爬塔经验的老员工便自动请缨。除了爬塔,现在的郑达宇们还要掌握无人机验收技能,发现视野、角度等原因难以发现的缺陷。
天刚亮就干活的还有玉溪元江的组塔者王坤,那里是干热河谷,大象在那儿都只想泡澡。可中老铁路供电项目建设者还得组塔、放线、高空作业……样样自己上。上下塔1个小时,背着3升的矿泉水,下来水全变成衣服上的汗。工期就是这样抢下来的。
西双版纳的雨季,早上、中午和傍晚常常来一场雨,空气不错,也能解热,但被浇透的山路因此变得泥泞不堪。33岁的张登生戴上安全帽,和他的15个小伙伴6时出发上山。他们要在西双版纳的林间深处,组立一座220千伏铁塔。
“第一天进场,第二天底部施工,如果没有雨水,正常3天就能完工。”张登生是高空作业人员,铁塔上的他总是行动矫健。为了赶上整体进度,他们每天要干到晚上7点,才会下山休息。林区的蚊虫多、个头大,他们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稍微空闲时就拿着捡来的树枝拍打身子周围,跟晃着的牛尾巴一样。路难走时,午饭也会凑合,带上热水煮碗泡面。
马帮里的罗四根也要在8点前上山。8个人、13匹马要把成吨的塔材从山下运到塔基位。一基塔需要塔材30余吨。有些塔位处于密林地带,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当地环境,塔材运输多选择人力、马帮。不仅西双版纳如此,玉溪、普洱均有此类情况。跟着马帮上山,有些极端泥泞的山路,必须人带着走。“有一次马腿陷进去几十厘米,等待大家救它的时候,马已经睡着了。”
建设者陈云飞习惯了人工孔挖桩。在山里,大型机械开不进去,只能靠人力加浇筑混凝土方式,一米一米挖基坑。深的时候达25米,闷热还在其次,“还会有一种恐惧。虽然有通风设备,也会有气体检测仪,当离地面越来越远时仍然会有一种担心。”
可以使用大型机械的唐诵也有自己要攻坚的基坑。云南是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的省区之一,山河交错分布,悬崖绝壁穿插其中,喀斯特地貌得到充分发育,滇西南更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唐诵的基坑在西双版纳景洪市普文镇称杆河曼景缅村,“我的基坑在甘蔗地里,却挖出了流沙。”
“最后我们请技术方来勘测,发现通过扩大基坑的方式能解决。不然只能更换位置,还要重新谈青苗补偿事宜。”唐诵说。
1.6米左右的李建安穿着褪了色的迷彩服,他和苏金安是搭档,两人正在路边将塔材搬运到“爬山虎”上。“爬山虎”是工人对小型履带车的亲切称呼,上吨重的塔材放上面,有头重脚轻之感。西双版纳的山坡度太大,苏金安就在后面当那个“压舱石”,扶着看似要“栽下去”的履带车和塔材。
中老铁路国内段外部供电项目西双版纳六标段经理方志东正准备从山东紧急购买几辆小型履带车,他说:“雨季,路一泥泞,履带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现在赶工期,只能用人力和物力换时间。”
夜:准备第二天的技术资料
白天在工地,晚上也不得闲。中老铁路国内普洱段外部供电工程4标段项目经理肖人福说:“我们这些人,白天跑现场,晚上回来整理准备第二天的技术资料。总工晚上11点前没有不干活的。4月放线紧张的时候,凌晨1点后才睡觉。”储藏室里堆成山的项目文件袋、电脑里的停电安排、成百上千的工作日志及汇总表格……正是这些工作内容的浓缩。
西双版纳供电局党建工作部员工李琴的丈夫杨德志,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晚回家。“为了不打扰我们休息,他经常睡沙发,门口的鞋子跟在泥塘里泡过一样,衣服也要分开洗,裤脚都是泥巴。”当她重新走了一遍工地现场后,方才理解:“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就算很晚到家,电话、微信还一直不停,放下手机就那么沉默。原来工地上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是如此的多。”
普洱供电局规划建设管理中心项目管理人员陈科也渴望着这样的理解。500千伏思茅变电站要做中老铁路牵引变的三回220千伏出线间隔安装调试,有可能会造成电网风险,甚至对西双版纳电网造成影响。普洱供电局通过设计临时过渡方案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临时改接两条运行的220千伏线路,新增3个GIS设备安装。我们白天进行断路器大型设备安装以及三个间隔的二次设备调试和验收,夜间加班对设备进行高压试验,确保GIS设备无缺陷投运。”作为项目管理人员,陈科每天早上7点出门,凌晨到家,身在现场协调前后方的问题,“最高峰时一天接打了584个电话。”陈科的妻子说。
这些只是建设者奋斗的冰山一角。2019年12月项目开工至今,各参建单位的4000余名人员共同克服了高温、雨季、疫情和线路交叉跨越多等重重困难。现在,中老铁路国内段外部供电工程正在陆续投运中。建设者也陆续离开建设现场,奔往下一个工程建设现场。
“乘坐中老铁路的列车,是看不到我们工程的,但我们仍然很骄傲。火车能跑起来,少不了我们这个工程。”郭菁畅想着有一天带着儿子乘坐中老铁路的列车,在车上讲述他们让火车跑起来的故事。
【责任编辑: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