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25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命名第三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决定》,在《决定》公布的100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单里,中国大唐集团阳城发电公司“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赫然在列。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逐年加大创新投入,健全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平台,加快调整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步伐,以创新谋求在能源转型变革“浪潮”中的发展主动权。

立题,从“探索”到“定位”

2015年,大唐阳城发电公司武旭升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作为公司运行专业技术带头人,武旭升同志多年来立足一线岗位,潜心创新钻研,牵头完成了近百个技术课题的攻关工作,成功攻克了锅炉68项技术难题,在锅炉技术管理、安全经济管理、节能创效管理、燃烧调整及环保减排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发改委节能专家、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运行管理专家、晋城工匠等众多荣誉“加身”便是武旭升同志精于创新攻坚最好的证明。

作为大唐阳城发电公司打造“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基地”,“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5年正式挂牌创建,同年获得集团公司和山西省晋城市命名。从建立至今,“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经历了创建、探索和成长三个阶段。在工作室创立之始便将全国劳模李红,全国技术能手邸若冰等创新“尖兵”“收入帐下”,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单位及行业内先进的创新工作室建设经验,在摸索中成长,以劳模技术和劳模效应开展创新工作。但该公司很快认识到,仅仅依靠全国劳模和技术能手们的“单打独斗”,创新创效难以向纵深发展,对于长效支撑多个专业技术难题的解决,更是收效甚微,而“症结”就是创新团队力量薄弱,缺乏更广泛的创新人才基础。

此后,大唐集团组织阳城发电公司及时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方向方法,将“技术先行”的主导思想及时调整为“技术先行、人才支撑”,并发挥已有劳模、工匠和能手的带动效应,启用人才杠杆,将该公司绩效管理进一步细化到专业和个人,根据职工年龄和专业结构制定了一整套人才培养机制,尤其在正向激励和引导职工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同时,阳城发电公司重新整合“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扩编工作室成员,制定各年度创新重点课题,确定课题带头人,成立课题团队,广泛吸纳年轻职工,实打实开展跨专业课题研究、交流。种子既已撒下,希望必然孕育。

破题,从“孤岛”到“群峰”

“每次参加创新课题讨论,都能学到和领悟到许多新的知识,对我们青年的成长成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茹雨雷是在“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中新近成长起来的“90后”佼佼者,从被发现吸收进入工作室,到如今在继电保护专业“勇挑大梁”,茹雨雷仅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华丽蜕变”,成长为集“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加持的创新“新星”,他带领所在课题小组披荆斩棘,接连突破了“叶轮给煤机的感应式限位在掺配煤分跨运行方式下优化应用”“35千伏供配电系统利废改造”等多项技术难题,为企业提质增效添配了“青年引擎”。

茹雨雷的成长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从2018年起,阳城发电公司根据人才梯队建设和创新工作实际情况,调整“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结构及分工,并配套建立了仿真机实操室、热控实操室、PLC实验室等30多个创新工作、实训实操场地,明确了充分挖掘人才培养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培养的创新人才成长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劳模工匠“传帮带”也在这一年开始收获效果,“裂变式”的人才培养结构,彻底打通了该公司创新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限制瓶颈,更使多类别各个专业创新人才开始“井喷”式爆发涌现。

在“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的成列墙上,布满了近年来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级别的技术技能“大咖”,其中包括“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白星明,“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樊强,“三晋英才”焦传宝、王文兵、宋金峰、秦敏,山西省“五小六化”竞赛活动先进个人杨晓伟以及多位“中国大唐技术能手”“中国大唐优秀技能选手”等新近两年成长起来的众多优秀“后起之辈”。

“人才是创新的本质,真正浇灌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发达,创新的大树就肯定会枝繁叶茂。”在谈到大唐阳城发电公司人才培养工作时,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焦宏波说道。

工作的开展和成效的取得,使大唐阳城发电公司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深远意义,并以创新工作室为“营盘”和“窗口”,以建设创新人才团队为依托,加速推动人才资源向创新效能的落地转化,谋划更加长远的目标。

解题,从“星火”到“繁花”

人才“第一资源”有了保障,创新驱动“第一动力”便会源源不竭。近两年来,大唐集团不断放大人才激励、创新驱动效应,鼓励更多的职工投身创新创效实践中,创新课题研究应用、“五小六化”模型制作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形成了人人想创新、人人敢创新、人人会创新、人人善创新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

2019年,“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山西省总工会命名为“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同年,山西省晋城市“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大唐阳城发电公司挂牌。以此为契机,该公司乘势而上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迅速制定了三年内创建国家级创新工作室的建设目标。该公司加大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合作,积极引进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健全机构,完善机制,面向安全生产、面向技术进步、面向高质量发展,建立从人才培养到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库,从健全课题立项到推广实践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并广泛开展“首席专家”讲堂、创新课题评选、创新模型制作、职业技能竞赛、行业技术交流等活动。仅在2020年,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0余次,大型课题攻关5项,取得国家专利10项,10项科技成果获得山西省、电力行业和集团公司奖励,3项“五小”成果获得山西省职工“五小六化”竞赛优秀成果。“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多次代表晋城市参加山西省职工“五小”成果展,并收获了知名度和影响力。2020年,“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参与制定的《管道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更是被国际行业标委会确定为ISO通用国际标准!

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有效激励了职工成长成才和技能提升,形成了创新创造创效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良性互动效应,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充足活力。“创新模式”渐具成型,得到了上级各工会组织的肯定和推荐。在“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国家级创新工作室期间,中华全国总工会委派山西省总工会领导、专家来到大唐阳城发电公司进行评审,“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人才培养、场地建设、成果创造以及创新应用等方面的表现得到了评审肯定。取得国家级创新工作室命名,不仅体现了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内的上级各工会组织对大唐集团创新工作开展的认可,更使“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提前两年实现了三年建设目标。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大唐阳城发电公司将秉承“以匠心促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创新工作理念,奋力担起创新驱动、创新发展的新使命。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