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人民日报:中国五冶致力全产业链服务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10-26

中国五冶承建的成都大魔方演艺中心。(邓 超摄)

用8个多月的时间建设一座大学城,这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总部位于成都的中国五冶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五冶)手中变成了现实。

今年初,中国五冶承担了四川理工学院宜宾校区(二期)项目,这个项目被认为是当地建设任务最重、难度最大、时间最紧的项目。中国五冶从勘察设计、平整土地开始,完成了房建、道路桥梁、场馆、园林绿化等多种类型的建设,按期在秋季开学之际交付使用。

“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多专业跨度,放在以前既不敢想,也做不到,但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独特竞争优势。”中国五冶董事长、党委书记程并强表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背后,是中国五冶不断深化改革的坚实步伐。

从承包商变身服务商

一组数据能够直观体现中国五冶的改革发展成果:近10年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5倍,利润增长30倍,不仅有量的增长,质的提升更大。比数据更令这家企业骄傲的是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全产业链服务。中国五冶已不再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施工承包,而是立足为客户打造完美产品,通过提供覆盖项目前期方案、投融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后期运营等全产业链服务,拓市场、增效益。

“这是中国五冶经过多年摸索形成的独特商业模式,解决了过去模式单一、低端扩张的弊病,造就了公司核心竞争力。”营销总监曾松俊说。

中国五冶全产业链服务不是在短期成型的。这场巨变,来源于破釜沉舟搞改革。

“我们过去是冶金部的下属单位,主要业务就是建钢厂,即使偶尔涉足民建和市政领域,也是最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曾松俊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在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单一主业、单一商业模式的中国五冶很快感到了生存压力。

中国五冶通过自主谋求改革,成功实现企业脱困。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中国五冶着力练内功、转方式,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及时作出战略调整,迎来了快速发展。

转型提升、全产业链服务是中国五冶近10年的核心战略。在巩固提升传统冶金产品的同时,中国五冶向房建、市政、交通领域转型,由一般施工项目向高端施工、工程总承包、资金运作、全产业链服务项目提升,从而成为拥有工程总承包、钢结构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四大业务板块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

“全产业链服务标志着我们不仅是一个承包商,还是服务商。”曾松俊说,建筑行业竞争激烈,谁能提供更综合、全面的服务,谁就能占得市场的先机。

为客户打造完美产品,是中国五冶全产业链服务的核心理念。“说到底,就是拿到一个项目,先别埋头干,而是进一步挖掘客户的需求,看看能不能做到更优。”曾松俊说,前些年,公司中标了一个超高层项目,通过重新论证,优化了原来的设计方案,不仅为客户节省了投资5%,还增大了空间利用率,客户非常满意,公司也获得了增项收益。公司近3年通过经营技术节省投资、创造效益6.8亿元。

产品经营、全产业链服务已经基本覆盖到中国五冶的每一个项目中,成为企业拓市场、创效益的一把利器。

靠创新优化项目管理体系

全产业链服务战略让中国五冶找准了发展的坐标,而让战略执行到位,从而实现商业模式根本变革,则得益于公司实行了制度授权下看“疗效”的管理。“企业发展既要做正确的事,更要正确地做事。”程并强说。

在程并强看来,中国五冶的管理文化可以总结为四个字:严细新实,即执行制度严格,关注细节问题,创新管理方法,狠抓制度落实。

一张罚单最能体现中国五冶对制度和授权的严格管理。公司曾对一家下属单位给予2000万元的分包采购授权,但该单位有一次自行采购了2038万元,虽然采购符合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但因为超过了授权,没有上报总部审批,公司还是对该单位相关责任人给予了行政和经济处罚。

严格管理使企业始终规范运作,创新管理则使得中国五冶能够始终适应市场。据介绍,在众多管理创新中,首推集中集约管理。

“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中,项目建设用什么人、采购什么原材料等都是项目经理说了算,甚至可以代表公司签字盖章,权力几乎不受制约,对企业带来的风险非同小可。”总法律顾问张国华说。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国五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把项目的关键要素和重点环节按照授权集中到两级公司,从而从源头上控制住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张国华介绍说,比如项目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原材料,都按照透明公开报价、最低价中标原则进行集中采购,在同地区同类企业中,公司项目采购成本基本做到了最低,管理优势由此凸显。

集中集约管理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公司能够统一调配和优化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别的单位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我们能啃下来,很多急难险重的项目,客户都愿意交给我们做。”张国华介绍,四川理工学院宜宾校区(二期)项目,之所以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一方面在于从集团公司层面统一调度了各单位各专业最优秀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在于对多专业、多工序交叉作业的科学规划与严格管控,每一个管理链条都有效衔接。

随着项目管理体系的优化,中国五冶所承担的项目在工期、质量、安全文明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升,为企业带来了良好口碑和形象。据了解,成都市建筑市场信用综合排名,中国五冶在市政和房建两个类别均位列第一。行业品牌造就了企业在区域市场竞争的优先级。

2010年以来,中国五冶累计获得了包括鲁班奖、国优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工程奖200余项,取得了三项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四项甲级设计资质,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三特四甲”企业之一。

党建为企业增添“精气神”

今年5月,贵安新区高峰镇活龙村,已经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罗廷没想到,没过几天,五冶的建设者又来看他了。

这些建设者,是来自五冶贵安新区高铁站前路网项目党支部的青年党员,在与当地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的过程中,项目党支部了解到了罗廷的情况,就定期组织青年党员前去探望,大伙儿有的陪着老人聊天,有的帮忙打扫院落,并不时带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

支部共建、创先争优、和谐团队……近年来,中国五冶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项目党群文化工作制度,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2011—201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课题二等奖,成为公司党建工作的一大特色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五冶始终坚持突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重点,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引领企业发展。

“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我们始终把党委会研究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程并强说,正是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企业才进一步确立了转型提升、全产业链服务发展战略,坚定了集中集约的管理思想,实现了商业模式、经营机制和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完成了产品形态、管理水平、综合实力和员工综合素质的四大跨越。

中国五冶提出“发展企业、成就员工”,不断改革和创新用人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让员工政治上有进步,能力上有提高,经济上得实惠,心灵上感温馨。企业的发展让员工收获满满获得感。与转型发展初期相比,五冶在岗员工的平均收入大幅增长了11倍。

如今,中国五冶有了更高的目标:“打造一流五冶、建设幸福五冶。”2017年12月,公司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到2028年,公司要成为全产业链服务一流、行业最具品牌价值、员工幸福指数高、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综合服务商。(记者 庄俊亭)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