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8-09-14
图为“华程”团队职员在缅甸施工项目援建中。(资料图片)
在中国航天队伍里有一群专门与管道打交道的人,他们的标配是一身工装、一双大头皮鞋和一顶安全帽;他们个个都是工程建设的行家里手;他们凭着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先后完成了东海大桥、首都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并不断向海外延伸。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到南北美洲,从援建到战略投资,从简单劳务输出到高端装备制造和技术支持,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擦亮了“中国航天”品牌,让航天精神闪耀在国际舞台。
他们就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所属华创天元公司“华程”团队。
质量就是生命
华程,寓意为中华工程,从创建之初就担当起大国工匠的时代使命。唯有“品质立市”,方能“管通天下”。他们始终视“质量”如生命,让航天精神和航天品质在民用产业领域得到有力彰显,赢得了社会和客户的赞誉。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它雄伟壮观,宛如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然而,大桥的管道敷设工作却是异常艰难。海上作业,风大浪急,阴冷潮湿,敷设管道只能在由桥墩支撑、浮在海上的箱梁内操作,作业空间极其狭小。工程队承受着8级大风,依然坚持海上布管工作,最终用高效、科学的施工技术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将航天“华程”团队的旗帜竖立在风高浪急的东海之上。
在国外开展管道安装作业,团队成员要克服语言障碍对当地施工队伍开展培训指导,耐心讲解管道安装所需的切割、打磨、封口、焊接等工序。经过几番磨合,他们摸索出一套“实战”经验:每一道接口的安装质量都采取“纠错”方法来指导作业,让施工人员放手去做,边实践边培训,做到“因材施教”,让国外施工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管道安装技术。
凭借多年实践积累,他们建立了施工准备、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可追溯、工程质量交验及产品售后服务等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管理控制体系,确保为每一个客户都能提供最专业、最优质的服务。
擦亮航天名片
拥有“国际范”是中国航天企业的梦想,作为航天科工旗下民用品牌,华创天元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一带一路”+“海外直销”两条腿走路的海外市场营销策略。2016年,华创天元公司与秘鲁签订了某尾矿项目。就在这一年,“华程”团队抱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走进了秘鲁,立志要用过硬技术让国际友人认识中华工程、认可航天品牌。
秘鲁被称为“赤道上的国家”,初到异国他乡,恶劣的环境先给他们来了一个“下马威”:施工地点完全处于荒漠戈壁,这里终年寸草不生,风沙肆虐,毒辣的太阳整日炙烤着大地,光是站在这里都是对体能极大的考验。最让他们头疼的还是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除了语言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之外,当地技术人员遵从的行业标准也与国内截然不同。
“华程”团队为了这个项目预先配送了管材,可是到了当地才发现,这些材料和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异。但是,管材运输周期长又不方便,团队成员只好根据图纸重新核对管材。面对数以千计的管线图纸,他们不舍昼夜、废寝忘食。团队成员说,航天人就是要有一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走出去”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
安装完成的管道开始第一次试压,大家紧张极了,因为这是南美第一批钢骨架塑料复合管道,业主方、监理方和施工方都高度关注。随着打压设备往复运转,压力逐渐上升并达到预定值,保压之后,所有接口无一处泄漏。看到这样的场景,监理方竖起了大拇指:“中国制造了不起、航天品牌了不起!”那一刻,大家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国际友人对“华程”团队的认可,更是对“中国航天”的赞誉。
在坚守中前行
2017年6月份,“华程”团队来到了俗称“天空之境”的乌尤尼盐沼。乌尤尼盐沼在玻利维亚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内,海拔3700米,是世界最大的盐层覆盖荒原。在这里,团队成员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嘴唇一直皲裂;打个喷嚏就会导致毛细血管爆裂而流鼻血;快走容易晕倒,慢跑容易窒息;氧气瓶、降压药、古柯茶都是必不可少的急救措施。
面对紧张的工期,团队成员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休整,只能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中。当地项目经理劝说,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再多休息两天,可是团队成员却说:“‘华程’人年轻,这点辛苦不算什么。”项目经理不禁竖起大拇指:“不仅是你们年轻,你们的航天精神更年轻!”
冬季,凛冽的寒风呼啸地刮着,宿舍、办公室、食堂都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板房,让人无时无刻地感受寒风的刺骨。夜晚是最难熬的,每到夜深人静,思乡之情就愈发浓烈。出国前,团队成员张松龄根据合同估算,如果顺利可以春节前回家与家人团聚,可是由于任务延期,他不得不在异国他乡过年。在秘鲁,张松龄一人度过了“中秋”“国庆”“元旦”和“春节”。
使命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华程”团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留下了足迹。他们经历战火洗礼,无畏生死依然心系祖国;他们置身艰苦环境,用执着坚守铸就航天品格。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征程上,他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用勤劳与智慧提升了航天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擦亮了“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记者 姜天骄)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