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人民日报:基础设施 路通业兴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08-20

由深圳直飞越南的航班。(人民视觉 孙佳鑫 摄)

中欧班列通过满洲里口岸。(人民视觉 戎景斌 摄)

中远海运集团运营的全球首艘第二代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资料图片)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的隧道。(人民视觉 奚望 摄)

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海域,中交疏浚4艘大型挖泥船同时施工。(人民视觉 宋海展 摄)

“道路通,百业兴”。设施建设是发展的前提;设施联通是合作的基础。5年来,交通、能源和信息等领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之一,陆上、海上、天上、网上的联通正逐步从愿景变为现实,引领着瓶颈的突破、发展的升级与合作的深化。

跨越时空阻隔,交通网络不断扩容。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9000列;每周4500个直航航班把通向43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空中丝路”变成热线……过去,面对路途的遥远和交通的艰难,古人曾发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慨,如今,长路蜿蜒千万里,将东海之滨的商品跨越数十个国家轻松送到欧洲腹地。

谋求互利共赢,能源合作日益深化。中缅原油管道投用,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正式投入使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按计划推进……一项项重大能源合作项目相继落地,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

共抓时代机遇,信息通道更趋成型。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在积极参与170多个国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国还努力推进东非信息高速公路、亚太信息高速公路等多边合作倡议,力求缩小数字鸿沟、共享发展机遇。

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直接造福“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让各方真切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还能促进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长远合作,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编 者

 

“中国建造”享誉海外

记者 陆娅楠

镜头

“和过去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吉布提乘客阿卜杜已经是第六次乘坐亚吉铁路列车前往埃塞俄比亚东部城市德雷达瓦。“之前到德雷达瓦只能坐公共汽车,路况不好,一趟得18个小时。现在乘坐舒适的列车,4小时就能抵达。”

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实施并牵头运营的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长约750公里,是非洲大陆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和距离最长的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在非洲建成的第一条集技术标准、设备、融资、施工、监理、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

今年1月1日正式商业运营以来,亚吉铁路备受青睐。今年上半年,亚吉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5万人次,运输集装箱超1.7万标箱,成为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两国的客货运输大动脉。“我为埃塞俄比亚能有这样一条铁路感到骄傲。”德雷达瓦大学在校学生特斯法尔说。

不仅两国民众点赞,亚吉铁路还成为不少代表团的考察必选线路。6月15日,欧盟、法国、尼日利亚等驻非盟外交人员乘坐列车考察了亚吉铁路及沿线工业园建设情况。

亚吉铁路是“一带一路”建设设施联通的一个缩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正加快建设,“中国建造”享誉海外。

“中国建造”坚持合作共赢,送上创新礼包。2017年12月21日,泰国首条高铁——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建。“泰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二次铁路科技革新,让泰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将带动区域经济圈的发展。我对中国高铁技术非常有信心。”泰国交通部长阿空说。

“中国建造”重视当地就业,培育本土人才。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是“一带一路”建设首批落地项目。施工高峰期在项目工作的巴基斯坦员工达3000多名,还有100名参与运营维护的巴籍员工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免费技术培训。

“中国建造”尊重当地文化,传递绿色理念。中国路桥修建的蒙内铁路马林贝蒂特大桥,桥高8—29米,长颈鹿也可以悠然穿行,全程共设置野生动物通道14个,还在小河沟等低洼处设置涵洞方便斑马等动物饮水。

 

“中国智慧”实现共赢

本报记者 刘志强

镜头

“一开始,个别人还以为我们的‘饭碗’会受到影响,实际上,他们只来了7个管理人员,却创造了数百个新的工作岗位。”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公司商务经理塔索斯感慨道,中远海运的到来让企业员工有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更大的发展空间。

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地中海区域的重要枢纽。2008年,原中远集团获得比港2、3号集装箱码头特许经营权。2016年4月,中远海运集团收购比港港务局67%的股权,同年8月,接管经营比港港务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我国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与有关国家合作建设支点港口,帮助东道国发展临港产业和腹地经济。据统计,我国企业已参与了34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42个港口的建设经营,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支点作用。

继全资运营比港集装箱码头后,中国企业又在“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亮出一张张新名片——在巴基斯坦,由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瓜达尔港于2016年11月正式通航,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的起点以及“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在斯里兰卡,由中国招商局集团建设、管理、运营的科伦坡港南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不断攀升;在欧洲,中远海运收购了西班牙诺阿图姆(NOATUM)港口公司51%的股权,全面运营比利时第二大港——泽布吕赫港码头。

“中国智慧”的到来,有力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经营改善、区域的长远发展。接管之初,比港的年码头吞吐量不过68.5万标箱,到2017年底,已经提升到415万标箱,企业利润从亏损811万欧元转为盈利4800万欧元,比港在全球港口中的排名也从第93位跃升至第36位。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中远海运集团已经为当地直接创造工作岗位2600多个,直接经济贡献达7亿欧元。

海外市场的拓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远海运有9条干线、31条支线挂靠比港,并以此为枢纽,辐射全球;泽布吕赫码头未来将成为枢纽港,还将成为多元化的物流服务平台。

 

海陆空运输全面提速

本报记者 韩 鑫

镜头

7月21日凌晨,一趟中欧班列缓缓驶出沈阳东站。260个小时后,这趟沈阳铁路局集团开行的第1070列中欧班列将抵达莫斯科,卸下高品质的服装、鞋帽、日用品、电子产品等“中国制造”。

自2011年开行以来,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主要区域的中欧班列,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开行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

中欧班列的开行,让亚欧大宗商品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据辽宁物流代理商王金友介绍,广州的货物在营口港卸船后,换乘中欧班列运往海外,比海运更方便省时。以到莫斯科为例,中欧班列运时不到15天,比海运节省2/3的时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我国与建设参与国一道提速海陆空运输,打造更便捷的贸易通道,为“买全球卖全球”提供更多便利。

远洋航线互联互通。中远海运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贸易往来、商品流通等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其远洋航线已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布局的班轮航线和运力占总营运规模的比例超过了60%。目前,我国签署的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总数达38个,覆盖47个国家,海运互联互通指数保持全球第一。

空中航线越织越密。开通满一周年的浙江省第一条洲际货机航线——由中国邮政运营的“杭州—新西伯利亚”全货机航线,已累计执飞152个航班,出运国际邮件1764万件。据估算,该航线已推动浙江成交约2.65亿美元电商贸易单量。目前,我国已与62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沿线43个国家实现直航,每周约4500个直航航班。

公路运输往复驰骋。中巴经济走廊“两大”公路、中俄黑河公路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我国还与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国签署了6个运输便利化协定,相关协定总数达到18个,开通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356条。

 

能源合作渠道拓宽

本报记者 冉永平

镜头

从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黑河到吉林长岭县,距离有700多公里。2017年12月13日,11个作业点同时点火开焊,连通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进入全面提速建设阶段。短短8个月过去,“黑河—长岭”段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主体工程焊接进度已经超过51%。明年10月起,这段管道将以每年50亿立方米的输送量,把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中国。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总长度3170公里,北起黑河中俄边境,沿途经过东北、华北、华东9个省市区。到2020年底,管道将全面建成投产,年输气量达到380亿立方米。

天然气因其清洁、高效、安全而成为各国替代煤炭、石油的主力能源。和煤炭相比,天然气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硫和粉尘,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减少50%。每年来自俄罗斯的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2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让沿线3亿多居民直接受益。“俄罗斯天然气的到来,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对于环渤海、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能源专家韩晓平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使我国西南、西北、东北以及海上4条能源大通道更趋完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

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而言,这条管道是双方全面加强能源合作、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跨国工程,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中俄之间最大的合作项目:合同总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对俄罗斯来说,该项目不仅开辟了天然气出口的新市场,还会给俄罗斯东部、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一带一路”上,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正不断深化。目前,由中国参股、参建的亚马尔项目已经投产,7月24日,首船液化天然气(LNG)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抵江苏,为我国清洁能源供应、可持续发展掀开了新篇章。

(版式设计 蔡华伟)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