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新华网:增强设计科技文化核心功能 当好城乡建设领域“国家队”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4-11-13

作为大型骨干科技型中央企业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国家队”,中国建科秉承“传承中华文化、打造中国设计、促进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使命,着力增强“设计、科技、文化”三大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承中华文化,为夯筑文化自信贡献央企智慧

中国建科深入研究中国建筑历史,建筑界“北梁南刘”——梁思成、刘敦桢,创立建筑历史研究所,第一次使中国建筑走向科学、走向世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编纂出版《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等建筑史类著作70余部,为中国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作出突出贡献。为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编制完成全套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并创新提出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史前文明判断标准,助力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揭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交流史的突出贡献,实现中、哈、吉三国联合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途径。2004年至今,先后主持8项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占我国近年新增文化遗产数的60%。承担国家重大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十一五”国家100处重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纲要》,为国家大遗址保护事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编制完成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等150余项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支撑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开拓革命文物、工业遗产保护展示等新领域,在国内工业遗产保护领域走在前列。

打造中国设计,让中国建筑长一张“中国脸”

中国建科率先提出并戮力践行“本土设计”理念,引领行业把设计扎根于中国大地,打造中国设计。扎根本土,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聚焦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的传承发展,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方法。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设计从园艺主题联系到中国的农耕文明,以层层叠叠的梯田体现传统农耕智慧。地下一层的水院空间,让流水从瓦屋面跌落,形成中国传统民居“四水归堂”的奇妙景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设计从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壮丽壁画、造像艺术和雅丹地貌中获取灵感,以巨大的尺度和体量将沙漠地景建筑的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并通过形态和材料的合理运用,让建筑具有了独特的敦煌特色。智慧低碳,诠释绿色建筑新美学。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在设计中调控使用需求与用能空间,鼓励可再生能源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装饰浪费的同时,利用绿色性能化模拟和BIM进行反馈与管控。雄安站所配置的4.2万平方米分布式光伏发电组件平均年发电量可达583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500吨,是现运行客站建筑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先行者。中国南极秦岭站采用数据化、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运营系统和智慧火眼消防系统,集成了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的微网监控及能量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是微电网跨技术领域、多系统协调集成的南极考察站综合应用示范项目。舒适耐久,突出人性化长寿化设计理念。通过设计便捷高效的活动路径、使用人性化设施等,改善空间环境质量与体感舒适度,并引导健康的行为模式。同时,提升建筑的适应性、耐久性和集成化程度。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木瓦屋面提供内街及屋顶平台遮阳,带动局部气流循环流动,创造宜人的微环境。同时木结构可以有效抵御沿海高湿度高盐分的空气的腐蚀,保证建筑耐久性。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设计团队努力打造安全舒适的运动空间、激发潜能的学习空间、开放共享的交流空间、灵活自主的多样性空间,让孩子们在这里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促进科技进步,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中国建科立足科技型中央企业职责使命,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努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在北京冬奥会3大赛区成功打造76项规划设计项目,形成了以“科技冬奥”国家重点专项《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为主的35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有力支撑了新建场馆最多、建设周期最短、难度最大、标准最高的冬奥会延庆赛区建设。其中,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创新研发了超长三维异型曲面赛道高精度生成与一体化成型、赛道地形气候保护系统等国际领先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基础软件“马良XCUBE”实现了工程建设行业基础软件从0到1的突破,为保障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底层数据安全和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为建筑设计与制造业相连接提供了可能。八仙XBOAT数字化协同交付平台通过工作组织、协同交付、数据管理、开放式场景应用,可实现二三维协同设计、数字化成果集成交付、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等,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价值,累积核心数据资产,进而支撑智能化运营模式的构建。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牵头组建我国“双碳”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坚持以突破建筑绿色低碳产业链共性、基础性和前沿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积极推动碳排放基础研究,开展世界首个建筑领域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同时积极布局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建筑全面电气化技术体系研究、竹木结构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等,并大力推动成果转化。

引领行业发展,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进现实

中国建科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承载者”为战略定位,紧紧围绕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城市更新,积极践行“城市生命体”理念,以城市体检为切入点,依托CIM基础平台自主研发城市体检应用系统,打造“一图一库N场景”体系,创新构建“1618”技术框架,以保定、哈密、荆门等城市为试点开展城市体检并进行城市病诊治。广泛开展城市更新项目实践,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项目为老旧街区建立与当代城市生活兼容的接口,入选联合国亚太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优秀项目库。合肥园博园规划设计盘活存量土地,改造、活化原有可利用建筑并植入新功能,带动了城市片区的活力重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突破环卫及固废处理多项技术,全面解决我国县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重大难题,研发的小型垃圾焚烧技术装备已在20多个县推广应用。牵头创立多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成套技术体系,牵头“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全国县市2000多个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共性技术支撑,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水清岸绿、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大力推动“好房子”建设,在国内率先构建好房子“四化”(即建筑长寿化、建设产业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技术体系,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率先研发并突破既有住宅28天快速改造装配式内装技术,建成国内最先进的装配式内装实验室,研发出低噪音破拆技术、数字模拟控醛技术、室内隔音解决方案、卫生间漏水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及产品,努力让人民住有所居,更“住有宜居”。

【责任编辑:张宇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