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光明日报:哈电集团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核心位置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12

5月11日,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届科技创新大会在哈电集团江北科研基地举行。

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蓄能机组、高温气冷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清洁高效火电装备、先进电机、节能环保、智能装备……众多硬核的科技成果在本次大会的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中一一亮相。

1.jpg

哈电集团参建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

面临科技创新竞争新态势,作为有70余年历史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哈电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哈尔滨三大动力路上,国家级发电设备研究中心研发基地建设开足马力。未来不久,国内最大容量的永磁电机试验基地及国内首个主氦风机试验基地也将陆续投入运行。

近年来,哈电集团科研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搭建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原创技术策源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为依托的“一中心四平台”创新体系,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在人才建设方面,哈电集团建立健全“三级组织抓人才”工作体系、“三类三层多级”人才发展体系和“1+1+N”的人才制度体系,遴选57个头雁创新团队并单列工资指标6000余万元用于团队奖励,依托哈工大、哈工程“2+N”高校和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自主培养和录取了110余位工程硕博士,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1人、省高层次人才72人,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

在协同创新方面,哈电集团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模式、开放的机制加强科技创新,与怀柔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所属企业牵头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一重等43家单位组建7个创新联合体……在与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交流合作中,哈电集团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协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

2021年6月28日,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百万千瓦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哈电集团研制的白鹤滩14号机组成为全球首台发出第一度电的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开启了100万千瓦机组运行的新时代。

2.jpg

哈电集团研制的白鹤滩14号百万千瓦水电机组

“我们要像排球队一样,不光要学会拦网和接球,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扣球。”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哈电集团首席科学家覃大清认为,这个扣球就是创新。

一直以来,哈电集团始终坚持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填补了一批电力装备领域技术空白。

——从单机容量40万千瓦、700米超高水头的阳江3台抽水蓄能机组全部高质量投产发电,到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扎拉500兆瓦巨型冲击式水电机组和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惠州中洞400兆瓦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项目成功签订,哈电集团水电装备技术发展持续领跑。

——从灵活高效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百万千瓦发电机组,660兆瓦超超临界褐煤锅炉,高效超超临界、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三超”燃用低热值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陆续成功应用,到参建的世界首例高位布置汽轮机在国华锦界电厂成功投运,并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哈电集团不断推动我国煤炭机组更灵活、更高效、更清洁、更智能。

——从制造的全球首台高温气冷堆螺旋盘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全球首台大功率、高温热态电磁轴承结构主氦风机成功助力“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到1300兆瓦级自主化核电发电机实现技术突破,中广核太平岭首台自主化核电发电机正式进入生产制造阶段,哈电集团以“中国速度”在核电装备自主化水平上不断攀升。

【责任编辑:张宇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