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人民日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06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推动科技创新、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就社会各界关切进行了回应。
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
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创新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去年我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启动实施,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阴和俊说。
看投入,2023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其中基础研究投入达到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看产出,2023年我国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成交额达到6.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比上年增长15.3%。看成效,2023年我国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阴和俊介绍,下一步,科技部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加大科技攻关、加强战略力量建设、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创新动力。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据介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80%的项目由45岁以下的青年人员承担;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已有1100多项由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牵头负责,占总数的20%以上。“科技部将努力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创造好的科研环境,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围绕薪酬待遇、家庭生活等重点关切解决后顾之忧。”阴和俊说。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到2035年建成国家水网
水利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人民福祉。“2023年,我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创历史最高纪录。”李国英说。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这些水利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为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李国英说。
李国英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国家水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把目标年设定为2035年。也就是说,到2035年要建成国家水网,实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目标,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水利部已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部署的重点任务全面进行了分解细化,逐项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逐项落实到年度推进计划,并建立健全了工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我们将为之积极努力,狠抓落实,依法依规、科学有序推进工程项目的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国家水网建设的目标任务。”李国英说。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去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去年,虽然我国一些地方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我们实现了‘以秋补夏’‘以丰补歉’,粮食总产量达到1.39万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93公斤,比上年增加7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唐仁健说。
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今年将如何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唐仁健介绍,一是稳面积,把粮食的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二是提单产,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大面积提升单产。三是优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改革激活农技推广体系,构建起公益和半公益、经营性组织相互协同的服务体系。四是强政策,今年继续提高小麦和早稻最低收购价,全国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行全覆盖,大幅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取消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此外要抓好防灾减灾。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第四年,过去3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成效如何?
“实行过渡期以来,我们保持过去的力度和劲头,标准不降,措施不松,力度不减,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唐仁健介绍,去年脱贫地区832个县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396元,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增速。脱贫劳动力每年务工就业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每个县已经培育形成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90%以上的脱贫户参与其中,分享收益。
“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早发现、早帮扶,动态消除风险’的有效机制和办法。下一步要更多聚焦‘衔接’,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唐仁健说。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
强化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
中央企业如何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一些重点行业表现好,中央企业的社会售电量增长13%,汽车销售量增长15%,航空、物流运输同比增长了59%。”张玉卓表示,“这说明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在巩固,我们对做好今年国资国企的工作充满信心。”
如何推动中央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张玉卓说,要做到技术有来源。中央企业要更加强化自主创新,加大投入。同时,要坚持开放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和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要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张玉卓说。
要做到创新生态。张玉卓表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鼓励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敢于走最难走的路、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坚固的堡垒,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