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新华社:拥抱AI 国资央企加快布局和发展智能产业

文章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4-02-26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要求,中央企业要加快布局和发展智能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等。

业内人士指出,中央企业加大力度投资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增强核心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通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发展,中央企业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未来,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可能会不断增加。

中央企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

“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上述专题推进会中,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如是说。会议认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了解,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多次在AI领域“点题”,要求中央企业加快发展。如国务院国资委在2023年7月举办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就曾提出,国资央企要将人工智能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之一。今年1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提出,下一步将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密集部署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是其中的主要产业之一。”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认为,中央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促使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国家的信息安全和国家自主可控性。

据了解,近年来,中央企业持续发力,不断在业务场景中推广人工智能应用。如国家能源集团近期正式发布上线的智能无人评审系统已实现非招标采购全类别(物资、工程和服务)、全评审方式(询价通知单、最低价、综合评估法)全覆盖,智能评审准确率达97%。该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采购场景创新,实现了采购评审“靠人-少人-无人”的突破。

在国家电网公司,未来电网在源网荷储各环节,处处都需要智能化、数字化的监控、通讯和控制系统来保证电网的可靠运行。近日,具备水下电力线路基础检查功能的水陆两栖机器人正式“上岗”,这台水陆两栖机器人由国网浙江电力绍兴供电公司自主研发,通过水下电缆实现有线供电和通信,实时传输各项数据,在不断探索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与传统电网业务的融合路径中,实现电网业务在运维、检修、安监、检查等各生产环节向“机器代人”模式的转变。

图为国网浙江电力绍兴供电公司员工正在操作水陆两栖机器人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认为,中央企业加大力度投资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既是增强核心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未来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可能会增加

那么,接下去中央企业将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给出了方向: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周丽莎认为,未来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可能会增加,包括通过人工智能领域的并购和重组来获取关键技术、市场份额和人才。

刘兴国建议,中央企业投资发展人工智能,应当做好统筹谋划。既要注重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也要注重协同推进,各有侧重。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可以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具有制造能力与经验的企业,可以聚焦人工智能重大关键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具有应用场景优势的企业,则应将重点放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的融合应用上,同时也可兼顾与拥有技术或制造优势的企业开展联合研发。

【责任编辑:俞昭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