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经济日报:中国交建变“五商”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6-12-15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统计显示,近10年来,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由1115亿元、852亿元和29亿元增长到7540亿元、4257亿元和212亿元。中国交建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央企,业务范围囊括基础设施投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等诸多领域。

中国交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精准提出了打造“五商中交”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什么是“五商中交”?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五商中交”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提出于2013年。作为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升级篇”,“五商中交”从全局上、系统上对中国交建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即,从一头独大的“承建商”,向总揽全局的“承包商”“投资商”“发展商”“集成商”转型;从单纯的工程施工,向设计施工总承包、技术研发、采购、物流等完整产业链升级;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施工作业,向高端、高附加值的工程产品升级;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转型升级。

该负责人表示,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多方面考虑的。比如,中国交建虽然保持高速发展并迈入世界500强行列,但整体组织架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传统国有施工企业的发展形态有待进一步转变,总部开拓市场、引领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新市场开发和资源整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又比如,在经济新常态下,不少行业的传统市场都趋于饱和,中国交建也是如此,企业需要结合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抢抓新的市场;还比如,而今,各行各业均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的竞争是集团与集团的竞争,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企业必须主动转型,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通过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而今,中国交建在公路、港口、疏浚、特大桥梁、工程装备等方面,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优秀企业,体现了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责任担当中的“大国重器”地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商中交”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交建还着力打造自己的金融产业体系。2013年至2015年,中国交建先后成立中交财务公司、中交资产管理公司、中交建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方式,组合多种金融工具,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开发、基建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投资潜力。

基于“五商战略”,中国交建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要达到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的13项要素指标,建成在海外全面落地、行业全面领先、国内国际全面一流的“五商中交”,率先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事实上,“五商”给中国交建带来的改变远不限于此。伴随着“五商”转型的深入推进,而今,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交建的表现均颇为不俗。统计显示,近3年来,中国交建在“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多项合同,合同金额高达370亿美元。

与此同时,公司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动作频繁,加快在国际范围内整合重组的步伐。

2010年8月,中国交建收购了世界著名海上钻井平台设计公司Friede Goldman United,Ltd.(简称F&G)100%的股权。业界认为,此次成功收购将极大提升中国交建开拓海上重工市场的能力,对中国交建实现业务转型、完善产业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15年4月,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国际收购澳大利亚约翰·霍兰德公司(John Holland)全部股权。这是中国交建继收购美国F&G公司后的第二例跨国并购。中国交建方面表示,所有这些将有效拓宽中国交建主业范围,有利于促进“五商中交”战略的海外落地。

随着中国交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海外项目快速增长、境外业务迅速发展,其融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2015年4月,中国交建成功发行11亿美元3.5%票息的高级永续债券,被业界称为中国企业“破纪录的国际融资”;2015年9月,发行90亿元境内优先股,创造了各类企业在境内发行优先股的最低股息率。这一系列产融双驱的实践,旨在打造中国交建特色金融产业平台,发展多元金融业务,整合优化现有金融资产,利用创新模式和运营机制,逐步建立一个集群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中交特色金控运营平台,支撑集团产业结构转型,促进集团跨越式发展,创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极。

“未来,中国交建将紧紧把握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在保持核心业务优势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造若干个世界领先的专业子集团,完成向投资控股集团的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该负责人说。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