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25
中国企业帮助兴建的工厂点火开工了,中国企业帮助修建的电站并网发电了,中国企业帮助修筑的铁路、公路通车了……记者在非洲采访,总是在无意间发现中国带给这片土地的改变,耳边也常听到中国企业急人所急、服务当地的故事。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点滴,浸润着中非友好的根基,汇聚成中非合作蓬勃发展的浪潮。
铁路尚未竣工,重大人道救援作用就已发挥
当地时间11月21日下午,经过20多个小时的行驶,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悬挂着吉布提、埃塞俄比亚两国国旗的列车,搭载着国际社会捐助的1125吨紧急救援物资,从吉布提港抵达埃塞俄比亚阿达玛近郊物资存储地,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官员的热烈欢迎。埃塞交通部长沃克内说,中国公司利用埃吉铁路安全、高效的优势,积极回应埃塞政府的请求,在关键时刻为缓解埃塞人道主义危机做出了贡献。
连接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港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全长约770公里,是东非地区首条跨境现代化电气铁路,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和中国铁路建设集团二局共同修建。目前,该铁路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尚须一个多月竣工。就在这时,埃塞俄比亚政府于11月15日通过该国铁路公司紧急致函中土埃塞公司,希望利用中土公司的内燃机车在埃吉铁路上运送物资。
原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埃塞俄比亚正经历三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超过800万民众受灾,大量妇女和儿童正忍饥挨饿。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向埃塞俄比亚捐助了一批紧急物资以缓解危机。但因陆路运输能力有限,救援物资滞留在邻国吉布提港。
接到请求,中土埃塞公司当即决定全力配合埃塞政府完成此次物资运输。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土埃塞公司项目部经理陆海强告诉本报记者,首先,运输粮食等物资需要的机车车辆均在埃塞境内,需要立即调度和调试。另外,堆积在吉布提港口的粮食也需要由大货车装运到火车车厢。这些事情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即使再难,我们也要全力以赴!”中土埃塞公司总经理李吴良说,中土公司扎根非洲,就要急非洲人民所急,为非洲人民服务、为非洲人民奉献。
11月18日,中土员工们连夜加班,紧急从埃塞调配了2台机车和30台运输车厢赶赴吉布提。19日,数十名中土员工和10余台大型运输车辆在吉布提港不分白天黑夜装运物资,24小时之内将1125吨的救灾粮装运并送抵车站。
筑起道路桥梁,实现加蓬人民独立以来的梦想
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和经济首都让蒂尔港直线距离不过100多公里,但由于河流入海口和热带雨林的层层阻隔,两个城市的交通一直只能依靠海运和空运来实现。让蒂尔港更像是悬于加蓬国家公路网之外的一个孤岛。
为了实现加蓬人民独立数十年来的夙愿与梦想,修建一条连接利伯维尔和让蒂尔港的公路,去年7月,让蒂尔港—翁布埃公路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国政府通过中国国家进出口银行,以优惠贷款形式向项目提供融资,中国路桥公司承建,这是继大布巴哈水电站后,中国企业在加蓬承建的又一重大工程。
让蒂尔港—翁布埃公路全长93公里,12米宽双车道,要修建3座桥梁,其中两座特大桥,分别长4.7公里和4.5公里。中国路桥公司加蓬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宝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两座桥梁建成后将分别成为非洲第三、第四长的桥梁。
“每次去让蒂尔港时都要坐船或坐飞机,因为渡轮与航班都有班次限制,非常不方便。如果公路建好了,再去让蒂尔港就可以随时开车出发,进行说走就走的旅行。”加蓬留华学生联谊会主席兰多伊对本报记者说。在让蒂尔港—翁布埃公路项目上工作的利利安·恩齐古告诉本报记者,除了渡轮和航班外,从加蓬其他地方到让蒂尔港还有第三种办法,那就是绕道周边国家,先出境再入境才能到达加蓬经济最活跃的港口城市。
由于原始森林、沼泽遍布,让蒂尔港—翁布埃公路项目实施要克服许多困难。王文宝介绍说:“本来没有路,我们正在开出一条路来。”特别是前期测量时,要在原始森林里穿行,利利安·恩齐古表示,他不觉得从首都来到原始丛林工地工作很艰苦:“我们热爱我们的事业,我们充满激情,怎么会觉得苦呢?”
解决用电难题,为当地带来可贵的工作岗位
11月22日,记者来到中国水电集团十一局津巴布韦卡里巴南岸水电站扩机工程项目工地,见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去年在赞比亚卡里巴北岸项目组认识的多成群。老多现在还是项目组副总经理,因为北岸项目还有一个技术上的交接期,经常要在两岸之间来来往往,所以,他自称是津赞之间的“自由人”。因为北岸项目的成功,项目经理张应超已转战到赞比亚的伊泰兹水电站。
指着对岸新建发电厂的进水口,老多介绍说,尽管遭遇了二十年一遇的大旱,水位下降了30多米,中国公司建造、安装的两台180万千瓦的机组经受住了考验,依然正常发电,有力缓解了赞比亚因大旱造成的用电危机。
记得去年在卡里巴北岸刚刚并网发电的机房里,中赞两国工程师和当地工人,都穿着体面地在凉爽的空调下工作。而眼前,在已经开工11个多月的挖山而建的工地上,中津两国工作人员正在打眼放炮。机器声震耳欲聋,空气燥热、潮湿,记者和大家一样穿着劳保皮鞋、戴着安全帽,套一件工作服,一会儿工夫,全身就湿透了。
老多告诉记者,这样的工作环境才是水电人的常态。工地上有200多中国工人,700多当地工人,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47岁的司机帕特里克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夜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因为西方制裁,津巴布韦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他的妻子是津巴布韦大学硕士毕业生,现在依旧赋闲在家。帕特里克感谢中国企业给津巴布韦人民带来可贵的工作岗位,还将带来紧缺的电力,“希望我的妻子也能在中国公司找到工作!”
中国水电人在非洲,建一处工程,留一片美名。如今,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的建成,不仅给当地带来了繁荣,电站的照片还印到了钱币上,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
(本文章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