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企首获国际海底勘探矿区
人民日报:中企首获国际海底勘探矿区
发布时间:2015-08-06
不久前,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多金属结核保留区矿区申请获得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会议审核通过,这是中国首次以企业为主体形式获得国际海底矿区。
该矿区位于东太平洋克拉里恩—克利珀顿断裂带,面积近7.3万平方公里,是继中国大洋协会2001年获得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矿区、2011年获得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矿区和2013年获得西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矿区之后,中方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的第四块专属勘探矿区。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已经签订全部三种海底资源勘探合同的国家。
坐落于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米歇尔介绍说,勘探和开发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世界洋底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都要经过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批准。在中国政府担保下,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去年8月8日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矿区申请,并于今年7月20日在金斯敦举行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第二十一届会议上获准。
目前深海蕴藏的主要资源有三种,分别是多金属结核资源、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和富钴结壳资源。20世纪6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及其财团陆续开展了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勘探活动。
近年来,除发达国家外,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向国际海底管理局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资源提出勘探申请。截至7月1日,国际海底管理局今年共批准26份勘探工作申请,覆盖海域达120万平方公里。
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官员蔡勇胜对本报记者表示,海底资源勘探申请的具体流程一般为,申请者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申请,该机构将之提交到法律和技术委员会审核,该委员会将给出意见建议是否核准,随后宣布决定。申请者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企业实体,但后者需要经过国家核准并给予担保。鉴于近些年来海底勘探申请的数量有所增加,该委员会会议从每年一次增加至两次,分别在每年的2月和7月。
国际海底管理局副秘书长迈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进行海底资源勘探的热度增加。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三种矿产资源勘探合同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具备的雄厚经济实力以及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迈克认为,虽然英国、德国等老牌工业国家有着相对成熟的技术,但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将迅速跟进,因为这些国家都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可以从欧洲国家的开采模式中学习经验,并有可能赶超。
中国海洋勘探方面的专家指出,中国进行深海资源勘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走向深海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技术装备能力的过程。海底资源研究开发工作需要诸多技术支撑,这些技术的发展涉及系统通信、定位、控制、能源和材料等各种通用基础技术的结合。发展深海技术不仅是未来提升我国海洋综合实力的关键,也将成为带动我国一系列高新产业发展联动的关键,占据深海资源开采设备研发的制高点。此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必要提升对海洋领域的认知和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能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海底管理局资源和环境监测部门负责人桑德尔对本报记者表示,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表明海底资源勘探会破坏环境,恰恰相反,对深海进行勘探是为了更好地对深海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认知和保护。
(本文章摘自8月6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