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胜利油田:青年“小”文化汇聚企业“大”文化

    发布时间:2015-07-16

在流畅的影视画面中,即将退休的于良春师傅是唯一的主角,打磨、车孔,每一个动作都倾注着专业、细致。

“这些设备都年代很久了,我把它们当成老朋友了,就和战士爱惜自己的枪一样。希望我们能做个踏踏实实的奠基者,高楼大厦再高再大,也是我们一砖一瓦盖起来的。”

通过一部微电影的拍摄,25岁的孤岛采油厂青工李星灼与为胜利油田默默奉献38年的前辈相遇。于师傅朴实言语所透露出来的“精神高度”,让李星灼和同伴不止一次感动落泪。

在忙碌的作业现场,在孤独的海上平台,油田青年的文化在哪里?传统企业文化是否还具有现实感召力?微博、微信、网络资讯的浩瀚海洋,是否能够代表新生代油田青年文化的全部?

近日发布的《胜利油田青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在“油二代”“油三代”中得到很好的代际传承,仍对油田青年感召有力。

胜利油田青年普遍认为“有事业心责任感”“协调沟通能力强”“勤奋奉献”“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团队意识强”“管理能力强”“持续学习”是优秀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要素。在座谈调查中,不少青年反映对历史、国学等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所升温,更加认同忠诚、担责、奉献等优良品质。

青年典型:由“高大上”向“可亲可学”嬗变

肯定胜利青年思想主流的同时,报告反映出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不容忽视。部分青年理想信念堪忧:6.48%的青年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宗教,且70~90后所占比例呈走高趋势;17.07%的青年没有信仰,70后所占比例最高。

“这意味着5个胜利青年中就有1个人的理想信念发生‘偏航’。”报告这样总结。

在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文化宣传部部长李庆看来,这对团组织的思想文化引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一贯的工作思路是以服务塑造文化,以文化引领青年,将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

报告同时显示,在油田青年中,典型文化依然奏效。参与座谈的基层青年认为,先进典型是青年成长进步的需要,是对青年的肯定和激励,在严把标准的情况下,对一些荣誉奖励不能“一刀切掉”。

多数基层党政团负责人同样认为,培养先进典型仍然是青年群众工作重要的工作目标、有效的工作手段,是青年落实党政中心工作的具体体现,应当根据青年的实际特点开展先进培养、典型引路工作。

“我们需要榜样,但不需要说教。”新生代青年员工如此说。在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的工作版图中,青年典型的选树工作已经从“高大上”向“可敬、可亲、可学”的身边人嬗变。

类似生动的青春面孔不胜枚举。

他们中有中国“最美青工”亢嘉颖。他大学毕业来到胜利油田采油一线,2011年竞聘成为采油队队长,自任队长起,他领导的采油二队原油产量从91万吨,逐步上升到161万吨,成为中石化名副其实的原油产量最高的采油队。他率领的的团队获得中石化金牌采油队。

他们中有临盘采油厂作业大队作业10队一班班长李连永,井下作业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而他却在作业班组一干就是十几个年头。工作之外,他连续16年坚持义务献血,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志愿奉献的队伍中来。多年来,李连永带领的“临盘为民志愿小分队”成员累计为民服务600余人次,见义勇为救助群众10余人,义务献血超过15万毫升。

……

这些面孔太过朴实,朴实得一如青年员工身边的朋友;他们的事迹也并非惊天动地,而是写满了“忠诚”“拼搏”“爱岗”“付出”等字眼儿。这些与青年“零距离”的典型更易给人带来震撼。

近年来,随着青年典型内容的变化,推选工作也由之前组织评选变为多渠道评选。如今,青年公益组织、社会组织均有推荐权,并通过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的红头文件固定下来。

“互联网+”时代,烹制青年自己的“文化大餐”

越来越多的“我”凸显在报告中。报告显示,与以往同年龄段的青年相比,当代胜利青年的自我意识高度觉醒,“我”成为优先考虑因素,接受权威价值的重视程度趋于减弱,个性差异化、自我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追求趋于增强;在与社会化、企业化排斥并融合的过程中,青年对社会和企业的认识更为深刻、心理更加成熟。

主动性、创造性成为这一代青年员工的鲜明标签。报告同时显示,强调自我显然不是胜利油田青年追求和信仰的全部。市场化、法治化不断刷新着青年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面貌,青年对契约式、互惠性、合作型团队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自由、平等、信用、契约、互惠、和谐为主的企业新型集体主义伦理观初现端倪。

例如,青年追求自我意识,但责任和团队意识增强;讲究自我发展,但组织信赖度较高:53.35%的青年在解决突发性困难时首先求助“组织和领导”,62.88%的青年视“领导关心”为成长激励首要因素,“和谐氛围”列“青年职业需求”第3位。

报告指出:“这意味着青年与企业不仅是‘劳动合同’关系,更是‘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为青年的生存发展提供平台,青年则希望在服务企业发展中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追求,期盼与企业‘利益绑定’‘共建共享’,最终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

此外,青年员工受网络影响巨大。抽样调查发现,胜利油田青年网民约10万,电脑家庭普及率、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近100%。17.34%的青年日上网平均时间达4小时及以上,具有网络依赖倾向;仅有11.13%的青年“一般不上网”,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互联网已成为青年建构自己理想世界的乐土和进行自主实践的“实验田”。

在这场青年网络争夺战中,胜利油田各级团组织以“互联网+”为手段,积极扩大对青年的覆盖影响,激励青年创新创效。

从2013年起,在全体青年员工中开展的青年原创文化作品创作征集比赛颇具“眼球效应”,逐渐成为青年人自己烹制的“文化大餐”。怀揣“寻找真实的榜样”的想法,31岁的河口采油厂作业大队青工王忱遍访基层青年员工,以微电影形式记录下同龄人的喜怒哀乐。他的镜头下有从未言悔的电焊女工、热爱长跑的修理车工、爱打乒乓球的护卫队队员、醉心科研的地质研究所科技人员……他试图以主角内心独白的形式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同样被微电影深深吸引的还有来自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宣传科的赵晖。 他的镜头下有幽默诙谐的炊事班厨师,有艰苦奋战的青年突击队员身影。一部反映电力客户代表的片子,一个月内在企业内网点击量达3000余次。

“对我而言,青年的故事是艺术创作的富矿,我总是被身边的劳动者所打动,想努力去展示他们的英雄本色。”赵晖说。近3年,油田青年累计创作微电影作品200余部,励志公益公告60余部,图片文字类作品2000余个。更多青年参与到文化作品创作传播中来,成为青年文化的“主角”和优秀青年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体验者。

新瓶装新酒,开启共青团新媒体建设新探索

2015年5月19日,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官方微信公号“脉动青春”推送文章《情牵山区孩子,爱洒田庄小学》,点击量在当晚突破1536人次。而此时,“脉动青春”运营时间并不长。

报告相关数据作出了解释:70.20%的油田青年把新媒体当作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57.30%的青年习惯于通过手机上网,39.60%的青年开通了自己的微博,41.10%的青年开通了的微信。在阅读习惯上,57.25%的青年偏好网络阅读,其中选择手机阅读的青年多于选择电脑阅读的青年。

共青团新媒体建设模式也随之调整。让团属媒体不仅仅是团干部的舞台,更成为青年舞台,成为共识。

为了改变“脉动青春”内容高大上却无法有效吸引、凝聚青年的局面,李庆在各个单位千挑万选,拉来了“葫芦七兄弟”兼职做微信:1982年出生的电力管理总公司团委副书记王浩是“大娃”,“二娃”尹鹏则来自油气集输总厂。

王浩承包了每周二的微信推送。一个人的智慧有限,他又在本单位聚集了一群90后“电力小团团”出主意。“微信就是要用青年的视角做给青年看,90后的智慧不可小觑。”王浩说。尹鹏的特色栏目是“探秘鲜为人知的油田小工种”。截至7月15日,已做到第二季第6集。尹鹏介绍,油田有500个工种,彼此之间互不熟悉。这一栏目不仅展示了各个岗位的风采,还潜移默化拉近了油田员工的距离。

针对外闯市场的员工,他又推出了“奔跑吧,胜利外闯兄弟”栏目,收到来自巴基斯坦、埃及、沙特等地青年员工的积极投稿。李庆介绍,“脉动青春”接地气,有油味,真实记录、反映胜利油田青年的工作生活。

近日,“脉动青春”完成了单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向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的升级转变。与此同时,“胜利青工”微信公号作为青工学习培训、技能提升专用平台,“青公益”APP客户端作为青年8小时之外的娱乐休闲公益平台,也受到越来越多油田青年的热捧。

“我们关注10%的优秀青年,更要关注90%的普通青年。”李庆表示,通过“脉动青春”“胜利青工”等新媒体矩阵,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有效实现了对青年的全面覆盖,推动青年文化传播由传统媒体向网络新媒体的扩展,并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和引擎。

调研显示,目前油田各级团组织拥有团青网站46个,团青杂志15种,团青微博平台43个,团青微信平台45个,工作阵地建设状况良好。传统媒体百花争妍,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文化宣传和思想引领的新格局。

(本文章摘自7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