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让大庆精神焕发出时代光彩

    发布时间:2014-10-13

  秋高气爽、秋容如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全社会结出累累硕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岁月的深处,迈步走向一个精神的高地。50多年来,在东北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大庆石油人高扬“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共同理想,冲天长啸的油气流丰盈了泱泱大国的周身血脉,闪烁着精神变物质的华彩。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庆落地,接续半个世纪的大庆精神找到了新时代的契合点,共和国无以替代的能源基地又一次回响起激奋人心的玉振金声。

  一、大庆精神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要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庆表达”

  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孕育锤炼出来的高尚精神。大庆精神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要求,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要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致性。

  爱国情怀体现为“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责任使命。“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公民不可须臾离弃的责任。同样,“爱国”是大庆石油人最鲜明的标记,是大庆精神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会战时期,还是在持续稳产的发展阶段,大庆石油人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把国家需要融入每个人的价值追求,把爱国情怀化作多产油、多产气的自觉行动,实现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又连续11年保持4000万吨持续稳产,累计生产原油21.9亿吨。

  敬业操守体现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激情。“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就是始终热爱、看重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并由此激发对企业、国家的强烈归属感和自豪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是大庆石油人的职业操守。会战时期,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几万石油大军,“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仅用三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进入新时期,为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大庆石油人把“创业”激情体现到创新业、闯市场上,油田共有165支队伍4570多人,深入到23个国家和地区。

  诚信品质体现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求实作风。“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行,体现到工作中则是行为规矩和行事准则。大庆石油人始终把诚信当作立身之根、立业之本,处处、时时讲求“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对待事业“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工作做到“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现场和领导在现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在实践中形成了“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干工作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工作标准,成为大庆石油人诚信、求实的真实写照。

  友善理念体现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不懈追求。“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大庆石油人把对国家、对社会的奉献作为践行友善理念的应有之义,始终坚持“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坚持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城乡共建、稳定共抓,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打造全省油气经济圈;同地方合资合作开发了21个外围油田,为其加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支持城市公共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建,以产业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企地关系和谐。今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黑龙江省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庆油田将在改善民生、增加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二、大庆精神的继承与创新,保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继承不丢根,创新守住魂。大庆精神沿着历史走来,洒落的光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大庆人的成长。不停步、不困惑,再学习、再教育,大庆精神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抓教育,强化精神传承。油田把大庆精神教育作为职工入厂、入党、入团教育和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全油田开展了“珍惜荣誉,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学铁人、立新功,稳油增气当先锋”、“再学大庆精神、继承发扬会战优良传统”等主题教育活动;编发了《大庆油田企业文化辞典》、《大庆油田文史资料汇编》等数十本、上千万字的书籍,开办了铁人大讲堂、学术报告厅等,让领导干部、岗位工人登上讲台,交流传承大庆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抓阵地,丰富文化载体。先后建成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22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每年分期分批组织职工进行参观学习,并成为职工子女升学离乡的参观 “圣地”,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大庆精神的魅力。另外,油田相继完善了采油206队等50多个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开发了首车原油外运地等20多个工业遗产遗址,修建命名了“铁人”、“创业”等30多个油田广场,举办“广场文化周”、“会战歌曲大家唱”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年累计230多场。还创作了《大庆魂》、《铁人王进喜》等影视剧,《铁人传》、《新时期大庆人》等大量文学作品,都深受欢迎,产生广泛影响。

  抓典型,突出示范引领。油田注重选树先进典型,先后培养选树了各类典型5000多个,继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之后,又选树宣传了第三代铁人——“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以及新时期“五面红旗”、“五大标兵”等一批重大典型。油田每年还评选功勋员工、功勋集体等一批典型,采油四厂员工段福海立足岗位搞革新,解决难题300多项,获油田重大技术革新成果奖16项,国家专利10项,创效3100多万元。近年,段福海等一批基层革新能手,在“铁人大讲堂”为5000多名基层员工进行系列讲座。

  抓重点,提升青工素质。针对近些年队伍中“80后”、“90”后青工比例接近20%,市场化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比例占30%多的实际,在青工群体中广泛推行师徒帮教和职业导师等,并结合现代青年特点,开通各级团组织、铁人馆、油田报等官方认证微博近700个,粉丝量近3万人。以“七彩青春、演绎辉煌”为主题,建成微信交流平台,手机用户达2万多人。同时,广泛开展微博大赛、微电影大赛,推出“答人来了”大型益智电视答题闯关节目,积极向青年传递正能量。

  抓基层,总结推广经验。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让大庆精神落地生根。坚持“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发动职工从点滴做起、细节入手,自觉强化岗位责任心;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对“王春荣热洗法”、“少春扳手”等进行成果命名,激发员工学技术、强素质的热情;构建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开设“心理调节室”,使基层成为职工依恋的“家园”。

  抓创新,适应时代特色。先后利用油田电视媒体,开展了两届“感动油田人物”评选、“大庆梦——我们在行动”拍客大赛、群众性技术比武大赛、“技冠群雄”青工技能PK赛、“梦想起航”电视主持人大赛等系列活动。同时,组织开展了“谁是球王”乒乓球争霸赛和羽毛球电视争霸赛等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10多万人次,受到油田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

  通过一系列教育引导,使干部员工队伍切实做到“三个永不忘,三个永不丢”,即工作环境改善了,不忘会战作风,严细认真的传统永不丢;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忘“干打垒精神”,勤俭节约的传统永不丢;油田发展了,不忘艰苦创业的历程,为油拼搏的传统永不丢。

  三、大庆精神的辐射与传播,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普遍认同

  越过松嫩平原,跨过龙江之水,诞生在黑土地上的大庆精神早已走出大庆油田,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闯市场”树品牌,用大庆精神树形象。市场拓展到哪里,就把大庆精神辐射到哪里。这些年,用大庆精神锤炼的大庆队伍,在国内外市场上,不仅靠优势技术取胜,更靠优良传统、过硬作风和先进文化取胜,叫响了“大庆”品牌。“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以“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的拼搏精神,带领DQ1205队转战苏丹、伊拉克,在异域他乡立起铁人丰碑,建设“海外大庆”。新时期大庆人就是这样对接国际管理,融入地域文化,靠顽强的作风强实力,靠过硬的质量闯市场,在海外树立了大庆形象,举起了大庆红旗。

  坚持“走出去”搞宣讲,用大庆精神扬正气。2010年以来,油田组织了“石油魂”大庆精神巡回宣讲,累计宣讲345场,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直接受众超过20万人,逾百万人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学习。2012年,宣讲总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近年来,大庆油田还通过中央主流媒体集中宣传,参加全国性重要会议、高层论坛,积极开展来访交流活动等,传播大庆精神,使之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许多人在聆听或参观后都对大庆精神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学习感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触动了思想、震撼了灵魂,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今后一定要像铁人那样做人做事,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加油。

  坚持“树三德”做公益,用大庆精神点亮生活。油田乘新一小区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站副站长苏秀琴,是一名年过花甲的退休干部,2010年针对小区退休人员多、文化活动少的实际,她牵头组建“乘新艺术团”、“乘新书画苑”等团体,还组建了“爱心大姐工作室”,把小区22位空巢老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与物业、居委会一起开展心理抚慰活动,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小区环境。钻探工程公司职工白春海组织的“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7年多来组织各类公益活动580多次,发展会员2000余人,募集各类善款共200多万元。以采油二厂段义德为会长的大庆义工联盟、以采油四厂朱华命名的爱心协会、天然气分公司职工成立的“慈善捐助”群等团体,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的心里,化为生活的实景。

  垒石成峰,功到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黄钟大吕之声已经在神州大地唱响,大庆石油人将继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路高歌,壮志远行。


  (本文章摘自2014年第19期《红旗文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