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煤企绿色转型进行时

    发布时间:2014-05-16

  今年以来,国内煤价延续去年跌势,加上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煤炭行业“雪上加霜”。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煤炭行业已经彻底告别“黄金十年”。企业应加速转型,改变传统生产和竞争模式,寻求煤炭利用更清洁、高效的方式。记者日前从多家煤炭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发现,煤炭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道路,绿色开采、低碳发展已渐成主流。

    黑色煤炭绿色开采

  “夏秋之季,极目远眺,平朔矿区‘矿在林中,林在矿中’,成千上万亩的大型林业蔚为壮观,草灌乔木次第分明,百里矿区摇曳在碧波绿浪中。”中煤集团安全总监伊茂森在报告会上这样介绍自己的企业美景。

  事实上,近年来,煤矿企业早已不是人们记忆中的“黑、脏、乱”,像这样的矿区在我国比比皆是。2013年,由国家能源局主办的“寻找中国最美矿山”活动评选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的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等3家单位都获得了“中国最美矿山”称号。

  “作为能源化工企业,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应坚定走清洁高效的能源开发利用之路,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美好家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企业管理部经理杜平说。

  在当天的报告会上,从多位煤炭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发言不难看出,如今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已进入关键时刻,绿色开采、绿色发展在煤炭行业早已形成共识。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宿洪涛在会上介绍说,“我们大力推行以矸换煤、充填开采等工艺,将煤矿开采过程产生的煤矸石作为原料填到井下,同时解决了地面沉降问题。”

  为了建设绿色矿山,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则将60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全部实现封闭地面筒仓储煤,矿井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标准,复用于地面洒水、冲洗用水和绿化用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对塌陷区实行回填复垦、坡式造田,采取耕作、防护林等措施实现水土保持。

  开滦集团按照废弃物全部回收、能量梯级利用、污染物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在矿井瓦斯、矿井水、煤矸石、采煤塌陷地治理和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构建产业格局,形成了五条产业链。

  据介绍,开滦集团利用煤沉陷稳定区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了三个村庄990户搬迁,并积极配合唐山市政府在采煤塌陷区兴建了大型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南湖公园。

  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内蒙古伊泰集团则在煤炭深加工上下功夫。据伊泰集团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已经投入近100亿元用于煤制油项目的技术研发和建设,并将继续在内蒙古和新疆地区实现煤制油项目的商业化放大,计划投入近千亿元资金打造“千万吨”级煤制油生产基地。

  “我们在做好传统业务基础上,积极拓展天然气、光伏、风电、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促进公司转型发展。”晋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世文在发布报告时说。

  据了解,晋能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完成售气量5亿立方米。同时,该公司光伏、风电发电运营装机也达到了17万千瓦。

  无独有偶,大同煤业也打起了光伏的“主意”。同煤集团党委副书记刘敬表示,目前该公司拟建、在建的光伏发电项目共有三个,总投资达到15亿元。

  “预计这三大光伏发电项目的年发电量将达到2.07亿度,创造营业收入1.96亿元。同时,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7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24吨。”刘敬说。

  神华也在积极寻求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齐头并进的生产格局。截至2013年底,公司风电场共计41个,水力发电厂5个,光伏电站5个,全年累计发电量87.2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12.3万吨。

  科技助推“点废成金”

  “北京平均每5盏灯,就有一盏是朔州点亮的。”山西省朔州市经信委副主任高钥曾对媒体表示。据介绍,朔州市是京津唐地区的电力输送基地,采煤、发电每年排放粉煤灰等废弃物近5000万吨,历年堆弃的粉煤灰达1.8亿吨,堆弃、自燃造成大量粉尘和有毒气体排放。

  废弃物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朔州市通过科技手段把废弃物变成了新资源。朔州市与16所高校合作研发废弃物利用技术,取得14项专利,建成80多家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每年2200多万吨废弃物变成新材料、化工产品等。这项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0%左右,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曾经被丢弃的煤矸石、高硫煤成为工业原料。山西潞安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自主研发的煤基合成油技术使“臭煤变成香煤”。这项技术用高硫煤生产出清洁柴油和高端化工产品,盘活潞安集团上百亿吨的高硫煤资源。

  “只见乌金滚滚,不见矿工身影。”这便是中煤集团唐山沟煤矿薄煤层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开采的真实写照。这项在煤炭开采中被称为“薄煤层自动化开采无人工作面”的高新技术,已在采高只有1.3米的唐山沟煤矿8815工作面成功应用。唐山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祥为此表示,“夹缝里淘金,骨头缝里剃肉,保证煤炭资源颗粒归仓。”

  而在神华集团,几乎人人都知道“支撑神华持续发展、引领行业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科技实力、领先全球煤炭科技”的企业科技创新愿景。资料显示,2013年,神华集团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亿元,主要用于提高生产效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获国家批复科技项目7项,获国家专项经费近8000万元。

  神华集团在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写道: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能为企业探索绿色发展方向;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加快突破能源高效和分质梯级利用等关键技术。


  (本文章摘自5月15日《人民政协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