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资央企汇聚磅礴力量 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人民网:国资央企汇聚磅礴力量 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1-06-28
在祖国最西端新疆喀什的光伏发电、在云南昭通的易地搬迁新楼房、在湖北恩施“仙山贡水”中的网络信号、在四川成都东南郊“毛细血管”般的“致富路”上……近年来,国资央企全力以赴投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8年多来,国资央企定点帮扶的24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承担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安排的1.2万个各类扶贫点任务全部完成,累计在贫困地区直接投入和引进各类资金超过千亿元。无数国资央企一线员工,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立足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所在地域的产业特点,并举扶志与扶智两条有效路径,让“黄土”变成“金元宝”,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让最动人心的生活梦想激荡在广袤乡土大地上的家家户户中。
道路通了,村庄美了,乡村面貌不断改善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国资央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挥企业专长特长,着重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解决好入村入户等“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出一系列美丽乡村,极大加快了乡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修通“致富路”,解决出行难。四川省简阳市正在通过890条“毛细血管”般的道路,让“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成为历史。由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简阳市乡乡连道路提升工程(以下简称“简阳道路提升工程”),实际总投资约22.1亿元,实现当地890条乡村道路互联互通,把公路修到村里,把桥梁架在家边,把村道铺到地头,让生活在34个乡镇的家家户户见证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美好改变。
建起“安乐居”,搬出“穷山沟”。今年72岁的吕正金来自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骆丘村,以前住的地方海拔高,房子漏风漏雨,贫瘠的农田也只种得出玉米、土豆。他如今住进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幸福大道两侧依山而建的淡黄色楼房,并常感慨“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正是中建二局承建的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让吕正金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告别穷山坡,搬到新城区,开启新生活。其中,近4000名孩子告别了山高坡陡、蜿蜒崎岖的上学路,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学的梦想。
“来自昭通市鲁甸、盐津、巧家、彝良、永善5个县搬迁群众9100户39106人入住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中建二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人民网,作为大型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占地3700亩,总投资53.08亿元,总建筑面积122.7万平方米,包含66栋8866套安置房、两所学校、4所幼儿园、1个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室以及市政道路等多项内容。
工作有了,收入高了,疏通市场发展产业
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之策。国资央企始终坚持把企业产业优势同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紧密衔接起来,在产业培育上注重体现特色,在扩大市场上注重推广品牌,在消费帮扶上注重搭建平台,让产业扶贫满足乡村地区所需,消费扶贫上解决乡村群众所急,真正把对乡村的帮扶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地处深山峡谷的湖北省宣恩县如今搭上了互联网快车,网络电商带货和茶旅融合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利器”。在乡村振兴搭上电商新经济快车的背后,是4G网络这一基础设施在逶迤群山中的全面覆盖。自2016年以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塔”)在宣恩县累计投入通信扶贫资金7495万元,新建及改造通信铁塔815座,支撑运营商在宣恩县4G网络覆盖率超过98%。
“宣恩县不仅海拔高,还有武陵山区腹地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种植茶叶的绝佳之地,茶产业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中国铁塔派驻宣恩县的挂职副县长长刘柏松介绍说,曾经因为后续的茶叶加工设备跟不上,再加上村民们缺乏销售渠道,宣恩县高罗镇麻阳寨等村庄面临着“光种茶却无人收”的窘境。
如今,中国铁塔助资185万元,援建起了麻阳寨安置点茶叶扶贫车间。企业直接收购茶叶解决了村民的收茶压力,援建的茶厂助力更好制茶,当地村民又重新燃起了种茶积极性,带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
尝到产业甜头的还有四川省简阳市贾村镇等地的村民们。在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通过简阳道路提升工程,帮助农村旅游业和经济作物业等“绿色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荷桥村,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乡村振兴旅游环线道路项目,将文化与景点、景观、产业连接为整体,正在让旅游产业成为荷桥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让荷桥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底的1.75万元增涨到2020年的2.1万元。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积极搭建贫困地区“千家万户小商品”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网络桥梁,累计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140多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40多亿元。
手艺有了,信心强了,让乡亲们都有致富的本领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将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不竭的内生动力。国资央企高度重视增强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自我意识和发展观念,注重传授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让乡亲们都提振信心,过上好日子。
“富脑袋才能鼓口袋”,卯家湾的普通村民周应先如今深知这个道理。35岁的他过去只能靠着给人做零工以及山上4亩土地生产的土豆等农产品,勉强维持生计。随着鲁甸安置区项目的开工建设,中建二局鲁甸卯家湾项目党支部在项目上办起了“建筑帮扶夜校”,对当地的劳动力进行针对性培训。在社区的介绍下,周应先成为了农民工帮扶夜校的第一批学员。他白天在工地上做混凝土浇筑,晚上在夜校学习,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实践,他很快就成为了工地上熟练的技术工人,工资也从最初的3000多元涨到了6000多元。
如今,经过系统培训的周应先已经成长为产业工人,成为了乡亲们眼中的“技术大拿”。“授人以渔”的方式掘开了富民增收的“源头活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帮扶夜校”累计培训群众16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为当地劳务人员带来了近6亿元的收入。
手艺有了,信心强了,百姓参与乡村振兴的精气神儿更加高了。在宣恩茶叶实现“借网出山”后,宣恩当地的廖俊华已经依托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的特色茶叶。去年一年,他成功取得了700-800万元的销售额。“今年7月,我还计划在直播平台开展直播销售,培养当地本土的电商主播,增加电商卖茶的可持续性,让优质茶走出深山,让村民致富梦真正照进现实。”廖俊华说。
从西北边陲到太湖之滨,从云贵高原到北大荒黑土地,国资央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队伍的身影遍布在广袤乡土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进入新发展阶段、迈向新征程,国资央企把推动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统一起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实现群众有收入、产业有效益、企业有回报、地方有发展的良性循环,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张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