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国资报告:东北地区国企改革开新局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5-27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正在推进过程中。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办公厅《习近平总书记东北三省考察回访调研报告》上批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要从‘五大安全’战略高度,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大局出发,搞好战略支撑,加强政策统筹,‘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

国有经济在东北经济中举足轻重。近年来,相关央企和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决策部署,在改革发展方面开拓了新局面,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也推动了东北经济企稳回升。4月15日,国资委在辽宁鞍山召开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现场推进会。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会上指出,近年来在各方积极支持下,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决定性成果,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深入,辽宁港口整合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积累了改革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卸掉包袱 轻装上阵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具体要求,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开展上述工作过程中,相关央企和东北地区国资国企迎难而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企业卸下历史负担,轻装上阵,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吉林省勇于破解改革难点。针对地市对厂办大集体改革存在畏难情绪等问题,吉林省开展试点,不断总结困难点、突破点、创新点,完善工作措施,并将经验汇编成册,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同时,吉林省聚焦厂办大集体企业范围界定、职工身份认定、返还职工垫付养老保险费等敏感问题,进一步明确统筹使用财政补助资金的范围和比例,完善职工安置方案。针对部分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地不在吉林省,但本人退休后管理服务职能由吉林省所在街道或社区提供的实际,吉林省明确由社保部门接收其人事档案并提供档案利用相关服务。对于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等问题,吉林省地企双方从严把握政策,优化办理流程,创造便利条件。通过上述努力,吉林省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0年8月底,厂办大集体企业已安置职工20.6万人,完成率97%;60.6万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完成率98.7%。鞍钢集团主动加强沟通,地企协同发力。针对部分地区退休人员较为集中、地方政府接收压力较大的问题,鞍钢集团积极与地方沟通交流,取得了地方大力支持。比如,在移交任务最重的鞍山,成立了由地企双方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地企联合领导小组,明确政府与企业“上下半场,两个阶段”主体责任,及时破解了各类改革难题。鞍钢集团还派遣 了310 名职工赴地方协助工作,有效缓解地方接收工作压力。此外,鞍钢集团部分退休人员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利益诉求复杂,实现社会化管理有较大难度。针对这部分人员,鞍钢集团由所在党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专人跟进,多次上门走访,打好“亲情牌”“友情牌”,深入讲解政策,切实做到“两包保、四讲清”。在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这部分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得以移交街道和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通过周密部署和协调推进,鞍钢集团上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12月23日,鞍钢与鞍山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制企业股权无偿划转协议》,标志着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职工安置、企业改革改制两大核心任务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僵尸企业不仅经济效益差,还占用大量资金、土地、劳动力等优质资源,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新一轮东北振兴过程中,相关央企和东北地区国资国企也加大了对僵尸企业的清理力度。昊融集团是吉林省首个省属重点国有企业破产重组成功案例,也是省内债务处置规模最大的重组案件。昊融集团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广阔的市场前景、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完备的产业基础,破产重组过程中,吉林省明确了“去除杠杆、化解遗留、重新上市”的重组目标,从“解决最主要债务、保护最核心资产、发展最潜力业务”角度出发,有效甄别重组主体,合理确定重组范围,明确了在不同层级分别实施债转股自上而下的资产出售式重组方案,最大程度兼顾了各相关方利益。重组后,昊融集团形成了民营投资人控股、国有金融机构参股的新型混合所有制企业,所属28户“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427亿元金融债务有效化解,7855名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4.7万名中小股民合法权益得以维护,建企60年的国内有色金属领域龙头企业重获新生。按照国资委处僵治困总体要求,中国航发对长期亏损的中航黎明锦西化工机械(集团)进行破产重整。破产重整过程中,对1646名在职职工全部妥善安置,退休职工及内退人员全部实现社会化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员工利益,维护员工队伍稳定,圆满完成了处僵治困任务。

优化布局 培育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近年来,多家中央企业和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开展重组整合,有效推动了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招商局集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成了对辽宁港口的整合。2019年1月,辽港集团正式挂牌成立。2018年以来,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发挥央企资金和管理优势,重组整合吉林酒精集团,成立国投生物吉林公司。类似的重组案例还有,2019年以来,通用技术集团加强央地合作,先后重组了大连机床、沈阳机床两家龙头企业,以机床产业整合发展助力实施东北全面振兴。2019年12月21日,华润健康集团重组辽健集团,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华润辽健也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在整合全部省属国有企业医疗机构基础上打造的省级健康产业平台。记者梳理发现,在上述重组过程中,央企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内部业务协同,重组取得明显成效,改革红利逐渐显现。辽港集团成立后,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全面对接招商局集团管控体系,辽港集团完成制度体系的复制搭建,财务体系、风控体系和法律合规体系逐渐达到中央企业管理要求。同时,辽港集团着力优化组织架构,按照“小总部,大产业”的理念,搭建总部+事业部+区域公司的管控体系。辽港集团还在招商局集团战略原则和战略愿景指导下,制定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愿景落地。通过上述举措,辽港集团全面提升治理水平,经营业绩持续好转。2019年,辽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8.29亿元,利润总额20.05亿元,净利润11.88亿元,归母净利润0.85亿元,企业扭亏为盈。国投生物针对吉林公司管理层级多和业务停滞、投资企业多的情况,对企业架构与业务架构进行论证并制定优化方案,重新设定吉林公司组织架构,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和内控体系,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实现了业务整合、管理有效、流程优化、成本可控的目标,最大限度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目前,吉林公司已步入良性发展状态,2020年上半年累计生产酒精52.75万吨,同比增长6.43%;饲料45.89万吨,同比增长20.47%。在汽油价格下降、玉米价格上涨和疫情影响的不利态势下,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66亿元。除了央地重组,相关央企和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还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中国兵器所属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石化板块坚持产品高端化发展,成功实现-35号柴油的生产,航煤产品通过认证被列入国防军工用油计划,聚烯烃产品先后开发30多个新牌号,高附加值产品销售比例由“十二五”末的44%提高到60%以上。2017年,大连冰山集团利用募集资金完成了自贸区工业园区25万平方米新厂区建设,全力打造大连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绿色智能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工厂。大连冰山集团将18万平方米的旧厂区规划建设集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大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冰山慧谷”智慧创新园区,现已经吸纳200余家小微企业、3000多名创业者入驻发展。

完善制度 增强活力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近年来,相关央企和东北地区国资国企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化用工制度,增强了企业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一重并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中国一重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抓住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综合改革试点有利契机,创建了“五项机制”,即“新思想引领”长效机制,“两个合同”退出机制,“五个通道”晋升机制,“五个倾斜”激励机制,“三个需求”共享机制,企业发展活力和效率显著增强,逐步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17年,中国一重实现扭亏为盈,2018、2019年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84.1%、159.9%;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5.4%、92.3%。中国一重的创新步伐也更加有力,8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技成果问世,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奖等诸多奖项。辽宁省坚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和突破口,构建了包括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操作指引的混改制度体系,一企一策积极稳妥推进。其中,东北特钢、北方重工分别引入沙钢集团、方大集团等民营战略投资者,完成破产重整。环保集团、沈鼓集团、瓦轴集团等企业探索推进集团层面混改。在试点工作方面,大连冰山、东北制药以及国家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混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员工持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渤海轮渡等5户企业完成员工持股试点,凌钢集团等6户“双百企业”加速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除了转换经营机制,在公司治理和国资监管方面,相关央企和东北地区国资国企也做出了新的尝试和努力。鞍钢集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坚持“权责对等、各司其职、流程高效”原则,清晰界定各治理主体权责界面及决策规则,在清晰党委常委会决策事项23项、审议事项74项,董事会决策事项47项,总经理办公会决策事项49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集团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决策机构关于基本管理制度、专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审批权限,确保党委常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及其他决策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辽宁省积极推进以管资本为主加快监管职能转变,取消、下放、授权监管事项29项,向“两类公司”稳妥开展授权放权,并颁布实施了《辽宁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目前,辽宁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组建工作实现突破,能源控股集团等5户企业开展了第二批试点,首家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辽控集团完成组建并且运营良好,新动能基金建设、票据发行、资产收购等业务有序开展,14个市选择21户企业开展“两类公司”试点。

党建引领 保障改革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保障。相关央企和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具有较好的党建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传统。在新一轮东北振兴过程中,东北地区国资国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强党建,确保了改革发展大局的稳定。在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过程中,鞍钢集团讲政治,高位推动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事关企业改革发展和退休人员福祉的重大政治任务,列入集团 2020 年改革攻坚战“头号”工程。鞍钢集团先后召开5 次党委常委会、24 次党委书记专题会议、26 次领导小组专题会,集中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集团负责同志亲自推进,多次赴有关部门、省市政府沟通汇报,有力保障改革进度。国投重组吉林酒精成立的国投生物吉林公司,全力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重组后,吉林公司完善“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等各项规章制度,查摆问题,补足短板,同时,加强轮岗培训,扎实抓好队伍建设,为全面完成公司各项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吉林公司各级党组织主动站在抗疫前沿,充分发挥了党员班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航发黎明以党建凝聚人心。在中国航发党组的部署下,中国航发黎明实施党建“铸心”工程,一体化推进“五心”子工程,形成了“强心”筑基、“凝心”聚力、“同心”铸魂、“暖心”助力、“守心”固本的体系化党建工作格局,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吉林省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以党建保改革,以革促党建,确保基层党组织在改制过程中发挥核心和堡垒作用,为改革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昊融集团重整后,由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民营控股企业,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融入公司治理的有效路径,引领企业转型发展。通钢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在企业重大决策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深入开展“推进新时代新通钢高质量发展”大讨论,3个月时间查找整改问题423项,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工作的大提升,形成人心思上、担当负责的改革攻坚氛围,广大党员干部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浪潮中。

担起东北振兴使命

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东北地区国资国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借鉴推广先进改革创新经验和做法,以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更加精准化的举措,提升了改革的综合成效,也为东北经济的企稳回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全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摆脱了2020年上半年下行趋势,实现由负转正,且吉林省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也进入了攻坚之年。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指出,目前,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正处于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以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经营机制转换等为重点,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水平,激发企业活力动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张思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