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从严重亏损到涅槃重生:中国铁物的改革脱困之道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1-08

2021年1月8日上午9:30,中国铁物(000927)在深圳敲钟上市。

作为新一年首家在深圳上市的央企,中国铁物敲响的钟声,为这个50多年来最冷寒冬带来了一丝暖意。

曾一度陷入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中国铁物,2016年以来,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经营效益“五连盈、五连增”,2020年底,中国铁物的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铁物的重组上市意义重大,既意味着企业发展重拾市场信心,也标志着企业实现了本质脱困,中国铁物改革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中国铁物的涅槃重生,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2016年初,曾数度跻身财富世界五百强的中国铁物集团跌下神坛:因丧失战略定力,盲目追求扩张,跌入融资贸易陷阱,加之管理不善,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泥潭,严重资不抵债,资金链几近断裂,融资能力基本丧失,引起了市场和高层的高度警惕。债主登门围堵,企业举步维艰。在那个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暖春,很多人在心里给中国铁物判处了死刑。没有人想到,在风险不外溢、刚兑不打破的严苛要求下,中国铁物通过债务重组和债转股,换来喘息之机;通过盘活资产、清欠清收、守稳主业,积极偿还债务,赢得市场信任;通过加强党建、严格风控、完善管理,堵塞发展漏洞,激发内生动力,5年来,中国铁物走出了一条“外科手术+内科调理相结合”的扭亏脱困道路,连续五年利润递增,资产负债率重回正常水平,一度虚胖的企业变得更加精壮健康。当前,一批企业仍在债务风暴之中。此刻重温中国铁物的“出轨”经历,探寻企业重回正轨的艰难历程和宝贵经验,当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出轨”梦碎

多年来,中国铁物被称为中国铁路的“总后勤部”,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产品最全面、服务能力最强、行业经验最丰富的铁路生产性服务综合提供商。

然而,2009年开始,一直沿着两根铁轨发展的中国铁物开始“出轨”,把融资性贸易作为企业主业,目的是短期内把企业规模做大,尽快上市。

那段时间,中国铁物已经触碰到了梦想:2010年,中国铁物营业收入达到1500多亿元,较上年增长47%,为2007年的两倍,并于次年跻身财富世界五百强430位。2011年,中国铁物营收再次猛涨至2000多亿元,位列中国钢贸企业百强榜第一名。

然而,由于一心追求扩大规模,无论是中国铁物集团层面,还是分子企业,风险控制都被放在次要位置,甚至被有意忽视了。

2012年起,国资委对中国铁物的异常状况连续多次发出警示。然而,相关负责人对此置若罔闻。

国务院国资委在对融资性贸易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时通报称:当时的中国铁物管理层“对子企业存货管理混乱、合同监管失控等问题放任不理,对子企业资信审查不严、担保措施不落实、银行授信管控粗放等问题疏于管理,子企业普遍存在与资信差的民营企业开展免评合作的情况。”

2015年末,中国铁物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21.82%,已严重资不抵债。

泡沫堆砌而成的世界500强之梦,终究没有抵御住市场风浪的侵袭。

把信用当生命

2016年4月5日,中国铁物正式启动债务重组工作。在银行债权人座谈会上,19家债权银行表态积极,倡议一致行动,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同时也提出,要保护金融安全和债权人利益。

按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有关规定,2016年4月11日,铁物股份发布《关于重大事项的特别风险提示暨相关债务融资工具暂停交易的公告》,对存续的9只168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暂停交易。

“当时我们还没有出现违约,也不想违约”,时任总会计师、现任总经理廖家生说。事态的发展很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当月就有一百多只央企的各类债券发行受到明显影响,甚至无法发行,金额达到1200亿元。如果中国铁物无法在短期内处理好债务风险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4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由中国诚通托管中国铁物,并对中国铁物领导班子进行重大调整,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决策,时任中国诚通董事长马正武兼任中国铁物党委书记、总经理、管委会主任。

筹钱还债,成为马正武领导下的中国铁物管委会第一要务。

2016年,中国铁物需要偿还公募债券共计68亿元,其中第一笔10亿元于5月11日到期。在马正武的协调下,中国诚通向中国铁物提供了过桥贷款,同时抽挤部分营运资金,确保了如期兑付。

为了偿还第二笔10亿元债务,在国资委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各央企集中偿还了中国铁物17.1亿元应收账款。

此时,中国铁物已经弹尽粮绝,账面上几乎没有钱了。面对48亿元即将到期债务,马正武压力山大。“面对当时的资本市场形势,中国铁物不能打破刚兑。”

盘活资产还账,成为中国铁物当时唯一的选择。对此,内部有着各种意见。

经过多次讨论,马正武最终说服了大家,“债务只能靠我们过往的积累和未来的发展来填平,填不平是走不过去的。没有人替我们填,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要顾全大局,必须放弃一些眼前利益,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机会”。

廖家生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我们把信用丧失了,将用加倍的成本来恢复。”把企业信用当生命一样维护,成为中国铁物上下的共识,也成为最终脱困的重要法宝。

一波三折

中国铁物选中的第一个资产盘活目标,是位于北京丽泽的中国铁物大厦项目。

为了卖个好价钱,中国诚通和中国铁物邀请了当时国内有影响力的房地产企业,包括华润、保利等二十家多企业参与该地块的招投标。中国铁物总经理助理李鸿杰说,时任中国诚通总经理、中国铁物管委会成员朱碧新熟悉房地产业务,“他主导提出了核心原则,即‘出价高者得、先付款者得’。”

最终,一家知名房企以40亿元价格胜出,钱也如期到账。

但事情远比参与者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项目正式签约前,一家债权银行追索一笔债务,将中国铁物告上了法庭,该地块被海淀区人民法院查封。

“在诚通集团的帮助下,我们的法律团队跟法院和银行反复沟通,最终以西单的一栋办公楼作为抵押,将这一地块置换了出来,及时化解了违约风险。”中国铁物总法律顾问张鸿雁说。

按下葫芦浮起瓢,新问题不断浮出,中国铁物见招拆招、积极应对,不断滚石上山,爬坡过坎。

赵保辉感慨称,“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这得益于中国铁物领导的开明包容,能够接受新事物。说明国资委让中国诚通托管中国铁物的决定是非常英明的。”

第二个启动的资产处置项目,是成都泰博项目。“第一次价格评估为24亿元。加上丽泽地块的40亿元,不能完全覆盖当年到期债务。”李鸿杰说,在廖家生的带领下,大家对该地块做了内部评估,认为还有溢价空间,于是跟第三方评估机构共同做了价值挖掘。最终,该地块以27.88亿元的价格成交。

有了这两笔转让款,确保了中国铁物48亿元公募债券按期足额兑付,未发生一起违约事件和延期兑付的情形。此时,中国铁物打破刚性兑付的风险才真正消除,也避免了风险外溢。

找到最大公约数

偿还了迫在眉睫的债务之后,中国铁物开始考虑债务重组方案,用时间为企业发展换空间。

廖家生说,在与银行等债权人进行多轮谈判后,为了尽快达成重组协议,缓解即期偿债压力,以及确保重组后信用逐步恢复,确保正常经营,中国铁物决定承诺保障债权人本金安全。在中国铁物提出这一原则后,谈判十分顺利。2016年12月28日,各债权银行就中国铁物银行债务重组方案达成一致,并获全票通过。

该方案包括“本金安全+部分还债+留债展期+利率优惠+债转股选择权”等多个要素。赵保辉说,“这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都能受益的解决方案”。

与银行贷款债权人相比,私募债权人情况相对复杂,情绪也相对更加激烈。

为了加快谈判进度,应中国铁物要求,长城资产以市场化方式收购了11家散户的债券,推动重组方案的顺利通过。私募债重组方案比照上述方案设计,只是期限略短,重组利率更低。这是中国债券市场的首例私募债重组。

中国铁物债务重组协议签约仪式

2017年1月19日,中国铁物与银行债委会成员和私募债持有人在北京正式签署债务重组协议,标志着中国铁物银行债和私募债债务重组方案落地实施。

时任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重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实现了企业、银行、债券持有人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对市场化债务重组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土里掘金

债务重组有效地缓解了中国铁物的短期偿债压力,大幅降低了企业财务负担。但是,由于本金展期未打折,所以中国铁物短期内的资产负债率仍居高不下。

为了进一步降低负债,中国铁物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在借鉴北京丽泽和成都泰博项目盘活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铁物继续推进资产盘活工作,获取资金180多亿元。

其次,中国铁物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估值严重偏低的土地房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在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和支持后,获得较大入账权益。

再次,中国铁物加大风险事件清欠清收力度,累计回款60多亿元,对改善资金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债转股新路径

债务重组暂时缓解了中国铁物的债务压力。但到了2018年底重组后的私募债即将到期,债务压力卷土重来。为此,中国铁物联合长城资产设计了发股还债的全新债转股模式。

中国铁物把与铁路有关的优质资产重组后,划入新成立的上市平台公司中铁物晟公司,并将中铁物晟的部分股权对外转让,长城资产等债转股投资机构出资认购股权,中国铁物取得转让资金后,专项用于清偿私募债券,最终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

中国铁物市场化债转股签约仪式

2018年12月25日,中国铁物与长城资产、国调基金、工银投资和农银投资等7家投资机构达成债转股协议,转让中铁物晟公司部分股权,债转股金额共计70.5亿元。“债转股投资者不都是铁物债权人,多数是‘新投资’。”廖家生介绍说。

国家部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中国铁物市场化债转股是一项成功的经典案例,对中国铁物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得益于债务重组、资产盘活、债转股、清欠等一整套工作举措,2018年末,中国铁物所有者权益净增加约217亿元,资产负债率降到78.9%;2019年末,中国铁物资产负债率78.3%,较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苦练内功
债务风险暴发后,中国铁物充分吸取主业“出轨”带来的惨痛教训,牢牢聚焦主责主业,实施内部业务重组,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步伐,在积极化解债务危机这一短期挑战的同时,为企业长期发展打牢基础、拓宽道路。

中国铁物开发的铁路燃油配送系统在改造后的新设备上为机车加油

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国铁物仍集中资源保障国家铁路燃油、钢轨等专项物资供应,并通过对钢轨、焊头、道岔、扣件及相关产品质量监督,从源头上保障国家铁路建设与运行安全。

中国诚通董事长、中国铁物董事长朱碧新表示,铁路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中国铁物赢得市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起,中国铁物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市场化意识,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动动力。“中国铁物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凤凰涅槃,一定是市场化能力、市场化机制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朱碧新表示。

“牛栏关猫”,这是中国铁物债务危机暴发后,国资委对中国铁物出现的内部管理混乱、风控体系薄弱的形象表述。几年来,中国铁物深刻反思风险事件教训,不断在内部控制上查缺补漏,扎紧制度“篱笆墙”,常念执行“紧箍咒”,切实解决“牛栏关猫”问题。

一线党员庄严宣誓,全力保障中老铁路物资供应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因此,在扭亏脱困期间,中国铁物党委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扭亏脱困的制胜法宝,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深度融合、互相促进,为中国铁物扭亏脱困和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全新起点

2020年底,中国铁物的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铁物在2020年末、2021年初相继迎来两件大事,一是重返债市,二是成功上市。

朱碧新表示,中国铁物重组上市后,将积极利用资本平台,促进企业未来业务发展。

“上市成功标志着中国铁物的本质脱困。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正在研究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努力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廖家生说。

记者短评:

改革创新是中国铁物成功脱困的重要法宝

中国铁物能够彻底走出债务危机阴影,开启全新征程,离不开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尤其是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诚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更关键的,还是中国铁物上下团结一心,坚定信念,自力更生,勇于创新,不断改革,闯出了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自救之路。

奋力自救。中国铁物陷入困境,有外因也有内因,但主要是内因。中国铁物要想绝地求生,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离不开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中国诚通的有力托管,以及相关方面的支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挖潜自救,自力更生。2016年以来,中国铁物下定决心盘活资产、清欠清收、做强主业,如期偿还各项债务;加快改革、完善管理、优化结构,稳妥谋划发展路径。事实证明,只要坚定信心,中国铁物有能力走出阴影,走向新生。

勇于创新。解决中国铁物遇到的难题,无规律可循,无路径可依。因时制宜因企而变,中国铁物和相关利益方开创了创新式债务重组,探索了创新式债转股。借壳后增发股份购买平台公司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中国铁物的上市模式也充满了创新要素。在政策和企业需求之间,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间,在企业和股东、债权人之间,中国铁物用创新找到了平衡点,闯出了突围路。

遵循规律。企业是市场主体,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要付出代价,遵循规律就会有所收获。扭亏以来,中国铁物牢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把信用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始终努力维护信用,并得到了市场的正反馈;中国铁物的市场基础是铁路业务,危机发生后,中国铁物吸取出轨教训,全面入轨,加强管理,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改革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铁物在坚持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企业脱困和长期发展的力量持续迸发。(《国资报告》记者 刘青山)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