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国资报告:行稳致远,打造“资本运营”百年老店——对话中国国新董事长周渝波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30

2020年,是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国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中国国新迎来了公司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第一个五年。这一年,中国国新首获中央企业负责人2019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可以说,中国国新交出了一张合格的运营公司试点“初试答卷”。

十年变革,弹指一挥。如果以规模、质量、效益等为标尺丈量中国国新成长壮大之路,不难看出,这家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打造成为一流资本运营公司的条件和基础。

“一流企业不会一夜建成,一定是‘百年老店’。”面对高速成长中的企业,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冷静思考。在他看来,中国国新成为A 级央企后,既不能当野蛮生长的“暴发户”,也不能当昙花一现的“独角兽”,更不能成为胸无定力的匆匆过客,而是要做资本运营的“常青树”。

聚焦试点定位,打造国有资本运营升级版,成为中国国新开启未来征程的战略指引。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中国国新始终坚守的主线是什么?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中国国新这艘高速行进中的航船,如何规避暗礁,行稳致远?日前,周渝波接受《国资报告》专访,分享中国国新试点改革的经验和体会。

定位和战略逐渐清晰

《国资报告》:试点近五年来,您对中国国新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定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周渝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使命,就是要增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更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一开始要组建运营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功能定位。

在实践过程中,中国国新逐渐认识到,国有资本在流动过程中必须紧紧契合国家战略,要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要创新发展。而且要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推动、带动、促进、帮助其他兄弟央企的资本流动起来,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比如,中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去杠杆”“压两金”,我们培育金融服务板块,通过开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服务,陆陆续续投放到央企的资金达1000多亿,以此带动央企降杠杆,降负债,更好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中国国新已经形成“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股权运作、资产管理、境外投资”和专职外部董事服务保障平台“5+1”业务格局,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定位越来越清晰,业务开展也越来越聚焦。企业如果在市场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以为就是简单挣钱,就会走弯路,只是辉煌一时,很难打造百年老店。

《国资报告》:肩负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定位和使命,中国国新发展探索形成了哪些宝贵经验?

周渝波:按照定位往前走,中国国新发展道路不仅越走越宽,战略也逐渐清晰,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了“资本+人才+技术”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围绕“资本、人才、技术”三大要素的优化组合,深入探索完善国新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今年,我们又进一步提出“资本运作要市场驱动”“人才作用要专业驱动”“技术投资要价值驱动”的发展理念,坚定推动轻资产运营模式升级,着力强化“资本、人才、技术”三轮驱动。

其中,资本流动要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来推动资本积极地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流动;人才要强调专业驱动,通过展现专业能力,体现自身价值;技术要价值驱动,就是不仅要追求利润,更要追求价值最大化,按照国家战略去推动,把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特别是投资一些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的突破性创新,宁肯利润少一点,也要支持。

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

《国资报告》:成立十年来,中国国新已初具规模,发展模式也日趋清晰。在这一节点上,您认为中国国新当前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周渝波:中国国新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轻资产运营模式,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快资本流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没有形成重资产,自然就没有特别高门槛,容易被学习模仿。

作为一家新央企,我们的竞争优势究竟在哪里?如何去培育?我体会,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育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打造国新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在投资圈中,国新品牌影响力有了较大提高,现在我们强调,要进一步塑造好维护好品牌影响力。在业界大家也慢慢看懂中国国新,认可中国国新,分析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一,作为中央企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其次,要担负中央企业的使命,自觉跟国家战略契合起来。

接下来,中国国新将按照这一思路进一步明确投资重点,打造生态圈,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跟国家战略契合起来”,一是支持科技创新,二是支持国企改革,三是支持“走出去”,特别是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除此以外,其他业务即使挣钱也不碰。

资本运营要“以虚活实”

《国资报告》: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国有资本运营升级版,是中国国新提出的战略构想。在您看来,中国国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哪里,如何补齐?

周渝波:世界一流企业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在一定时间阶段里始终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这就要求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国新更加自觉地以市场主体来衡量企业发展,下一步,要在资产结构优化上取得新突破。

举个例子,投资驱动型企业在发展初期很大一部分效益是通过估值得来的,没有真金白银,没有现金流,但是企业如果主要靠估值计算效益是很危险的。一旦发生意外,效益就一落千丈,资金链可能就断了。所以我们在风险发生之前,有意识地、主动进行资产结构调整,五大业务板块逐步均衡,效益估值占比已经从过去的三分之二下降到45%左右,再通过一两年努力,预计把估值比例降到三分之一以下,实现效益主要依靠现金流收益。资产结构调整优化以后,将更有利于我们可持续发展。

《国资报告》:目前,中国国新效益估值板块利润占比正在下降。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中国国新要避免脱实向虚,控制金融业务规模?

周渝波:企业估值效益占比高,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脱实向虚。做企业讲求实业产业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如果没有资本运作,下一步产业调整、转型就会受限。所以要求企业重在平衡。

中国国新在改革试点过程中提出,资本运营不是“脱实向虚”,而是要更好地“以虚活实”,始终聚焦进入实体产业的国有资本。我们要从投资源头入手,大力调整优化资产结构,通过投资持有适当比例的可交易、可变现的流动和上市资产,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同时,主动谋划投资若干处于成熟产业、拥有“护城河”的战略性“压舱石”项目,夯实一定比例资产的稳定性,增加现金流收益来源。

《国资报告》:可以感受到,您之所以强调可持续发展,优化资产结构等,很大程度上出于对企业风险防控的考量。在您看来,中国国新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周渝波:搞经营不可能没有风险,但是绝不能有颠覆性风险。我经常讲,搞好风险防范,实际上就是确保企业在没有经营终点的市场赛跑中不仅跑得快,而且还跑得持久。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一个特点是资本流动性强,稍有放松就会埋下隐患。所以,我要求大家进一步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在风险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发展业务、创新业务。只有把个体、特定的风险扎住口,我们才能说是实现了风险可控。

运营公司试点要实现新突破

《国资报告》:经营业绩往往是衡量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从利润来看,中国国新从2016年试点之初的45亿元起步,利用四年时间突破百亿大关,成功跻身中央企业中游。在您看来,中国国新稳健的增长曲线得益于什么?您对中国国新未来的发展节奏有一个怎样的预判?

周渝波:之所以能取得这一成绩,跟中国国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直接关系。这两年我们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同时加快了业务板块的结构调整。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学哲学用哲学,经常强调哲学思维,现在越来越有体会。凡事预则立,要预判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隐患,然后在公司领导层尽早取得共识,尽早采取措施,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我们已经形成了“5+1”业务格局。将来中国国新还会再设新的业务板块,但是现在还在探索,有些业务板块能否做起来还无法准确判断,探索得允许失败。但肯定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下子又设立两个、三个业务板块,肯定会按照稳中求进的基调发展。

《国资报告》:2020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同时中国国新也踏上了打造国有资本运营升级版的新征程。在这一交汇点上展望未来,中国国新将展开怎样一幅改革蓝图?

周渝波:未来三年,首先要在试点上有新突破,打造运营公司升级版。我体会中国国新能发展到现在,主要原因是我们守住了以服务央企改革发展为重点运营好国有资本这一基本定位,坚持依靠中央企业、服务中央企业,在协同合作、共赢发展中做强做优做大。未来打造国有资本运营升级版,我们将继续围绕央企,服务央企,将运营公司试点推向前进。

其次就是按照共性的要求,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改和专项改革行动、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方面继续出实招见实效。比如,进一步梳理总部和各业务板块的权责边界。现在五大业务板块,很多重大的投资决策都拿到总部来。规模小的时候可以,现在规模大了,按照以前的决策程序体系,效率就成了问题,要进行相关调整。又如,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各类主体市场活力”的要求,中国国新如何更有效地激发企业的活力?下一步要瞄准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在公司各个层面落地生根,为“十四五”实现中国国新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