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经济参考报:改革创新 转型破局
“小巨人”金钟的“大作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0-11-18

一卡通无人值守出入库系统。

传感器应变计车间图检工序。

中小国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通过创新转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山东金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钟集团”)趟出了一条堪称业内典范的破局之路。

从小作坊到国营,从国营到股份制,从单一的称重设备制造企业,到提供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从一度陷入发展瓶颈、负债高达数千万,到通过自主创新、凭借核心技术与全球衡器巨头一决高下……金钟集团充分诠释了小企业成就大事业,小巨人展现大作为的力量。

自主创新 “不等不靠”成就高增长

2019年营业收入33200万元,较2007年增长286%;利润2100万元,较2007年增长408%;资产总额51100万元,较2007年增长272%……这是一份展示金钟集团十余年高增长的业绩清单。

作为一家中小国企,金钟集团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归根结底还是创新引领、深化改革的结果。”作为集团掌舵人,金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绍和道出了背后的密码。在高绍和看来,创新已经成为融入金钟人血脉里的固有基因,既是金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第一次腾飞、第二次创业,到今天发展成为全面掌握称重、机械、电子、液压、自控、智能化、信息化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金钟一百年的发展史,深刻诠释着高绍和口中的创新基因。

1918年,张新阶等人在济南创办了金钟集团的前身——“美利”公司,开始研制生产台秤。作为先行者,百余年来,金钟见证了中国近代称重行业由起步到走向辉煌的全部历程,自身的发展也有高峰有低谷。

必须载入企业史册的是1989年。这一年,金钟顶着巨大压力,在年营业收入刚过1140万元、固定资产仅510万元的情况下,瞄准世界衡器制造先进水平,贷款1400多万元实施技术改造。期间,金钟将自身的研发成果与引进的日本技术相结合,经过一系列改造升级,成为中国第一家工业化生产称重传感器企业,为我国衡器业实现“由手动改自动,由机械改电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仅如此,“因为引进日本技术和装备,生产很快达到国际标准,公司连续进行多期技术改造,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衡器及其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和关键的加工检测设备,金钟由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于1992年成为济南市第一家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业企业。”高绍和回忆道。

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随着称重传感器、电子衡器技术的普及,以及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钟的发展进入了相对平稳和缓慢阶段。这只当年的“金凤凰”逐步褪去了华丽的外衣,负债一度高达7000余万。

一方面,是巨大的资金困难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是与外企洽谈合资带来的人心浮动、人员流失。内忧外患之下,企业如何突围破局?

“不创新转型别说发展,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彼时,刚刚履新的高绍和,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成员,认真分析了当时所面临的形势,最终做出了“不等不靠、自主发展”的 “二次创业”战略决策和发展目标。通过开源节流、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金钟迈上了第二次创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之路。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高绍和介绍,2008年以来,在“两化融合”、“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下,金钟紧盯国内外行业发展前沿技术,坚持以称重技术为基础,向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迈进,将企业发展又推上新的台阶,取得了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让新技术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动能,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通道。

如今,金钟集团已经蜕变成集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工程实施、营销服务为一体的基于称重技术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商,实现了由单纯的硬件设备制造商向高科技企业的华丽转型。

重金研发 核心技术“金钟造”

“将企业的生产管理、业务经营、风险防控集成到一体化平台上,构建成高效、智能的出入库一卡通系统,应用射频识别、AI智能、传感器检测、大数据分析等物联网技术,将物资进出厂涉及的业务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数据链,打通数据高速公路,真正发挥数据价值,引领各个行业的计量变革……”

电脑屏幕前,金钟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人吴明哲的自信与自豪溢于言表。

这只是金钟集团在研发和创新领域不断开拓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中储粮济南直属库汽车衡新安装了金钟集团与中储粮山东分公司共同研发的汽车衡防作弊系统。系统采用多项新技术用来防止不法分子非法改变称重数据而进行称重作弊,确保了粮食数量真实,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加了一道粮食安全防护锁。

厚积而薄发。金钟集团由传统机械制造向智能制造、物联网和信息化高科技企业蜕变背后,是多年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结果。

在上下两层共计一万平方米的电子生产车间内,看到了高精度50吨静重式力标准机。吴明哲表示,这台造价超400万元的50吨静重机精度达到十万分之五,为企业研发生产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电子衡器提供了可靠的力值传递保障。

热处理、背衬、光刻、调阻、盖膜……应变计生产车间内,各个流程都秉持着高精度的工艺标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接收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这样的生产理念标语处处可见。

金钟集团总经理闫洪枚表示,“现代企业,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占据了市场的制高点。”多年来,金钟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注入重金,年度研发费用基本保持在业务收入的8%左右。

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软件中心三大创新研发平台,百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43项以及65项软件著作权……正是多年深耕研发铸就的核心技术,助力金钟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之路。

闫洪枚说,目前金钟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方位满足多个行业用户需求,引领中国智能衡器高新技术行业发展。

按需定制 持续深耕强项市场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持续深耕粮食系统等领域,通过自主创新和按需定制,是金钟集团近年来实现稳定高速增长的又一核心因素。

民以食为天,粮食稳则天下安。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粮食安全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据了解,金钟集团深耕粮食行业20余年,从1998年金钟集团积极参与中央直属储备粮库500亿斤三期项目的建设,成为最大的计量设备供应商,到今天通过提供先进的粮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好科技支撑。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开展粮库智能化升级的需求,融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云图等先进技术,成功研发了省(市)级智慧粮食管理云平台、智能化粮库业务管理系统、多参数粮情检测系统等一系列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高绍和介绍道。

自2010年开始,金钟成功实施了“山东省粮食流通管理云平台”、“北京市粮食管理云平台”,并在山东、北京、新疆及全国范围实施了大量智能化粮库升级项目,惠及粮油行业用户数千家。

在科技储粮、节能降耗方面,金钟集团与中储粮共同研发的“内环流控温减损储粮系统”同样可圈可点。金钟集团在全国233个粮库建设“内环流控温减损储粮系统”共计2785个仓。相比空调控温储粮方案,内环流系统具有功耗小、运行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运行费用比采用空调控温储粮模式节省三分之二能源。

自主创新、按需定制是赢得客户的关键。“最有代表性的是金钟在全国率先研发成功了移动式液压翻板,该产品大大提高了散料卸车效率,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并远销出口到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高绍和说。

高绍和介绍,2019年末,用户提出传统的粮食清理装置处理能力低,使液压翻板的卸车效率受到制约,同时在卸车时没有除尘装置而产生的粉尘,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客户反映,“如果能采用新技术研发新的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完美了。”

针对用户需求,金钟集团迅速制定了市场调研计划,确定了研发制造“移动式环保粮食卸车清理中心”项目,并制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经过研发团队半年多的努力,2020年4月份第一套样机试验成功,集团立即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在今年夏粮收储期间,共为用户提供了20多套设备,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高绍和说。

不仅如此,金钟集团还积极推动衡器、粮油等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主导或参与起草《固定式电子衡器》《省级粮食信息应用平台技术规范》《粮食出入库业务系统技术规范》《粮仓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等2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以此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勇立潮头 践行责任担当

人员规模不足千人,年营业收入3亿多,这样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国有企业,却能成为业内翘楚,并与国际衡器巨头一较高下。靠的是什么?

“走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之路,服务于多个重点行业,按用户需求开发产品,储备更多品类前沿产品。”闫洪枚介绍,这些都是金钟集团在惊涛骇浪中异军突起的关键,“不过,最重要的是,作为国有企业,金钟集团一直将履行社会责任、扛起民族品牌大旗作为神圣职责。”

面对来自全球衡器企业巨头的竞争,金钟集团最终以品质和实力赢得了客户认可。

在2008年齐鲁制药集团一次称量模块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招标中,金钟作为唯一一家民族企业与其他6家外国企业同台竞标,经过8个半月的技术、品质激烈较量,金钟最终凭传感器核心技术以及先进的控制系统,一举得胜。

此后,金钟集团又用5年时间进军世界500强企业的采购市场,凭借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以及创新能力,成为益海嘉里集团、正大集团等跨国公司在衡器、液压翻板及一卡通等信息化产品的战略合作供应商。

谈及集团未来的发展,高绍和说,“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环境,作为国有企业,在践行国企担当责任的基础上,唯有创新,才能推动金钟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高绍和表示,金钟将坚持“以称重技术为基础,以物联网和信息化为两翼”的发展战略总目标不动摇,继续深耕粮油、冶金、建材、交通等目标行业,做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加快科技创新投入,开拓其他行业市场。

小企业也要成就大事业,小巨人也要展现大作为。百年金钟的创新转型实践,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样本和示范。

不忘初心,勇立潮头。满足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坚持专精特新,勇扛中国民族品牌大旗,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钟集团正向着“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行业目标再次扬帆启航。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