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坚持“两个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更加健全
国资报告:坚持“两个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更加健全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10-28
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层面。在中观层面的改革上,一头连接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头连接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指路灯塔,也是众目之纲,其改革进程具有关键意义。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这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过程中的伟大创造,也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始终保持国有企业基业长青的制度保证。”
公司制改制取得历史性突破,企业市场化基础进一步筑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深化改革是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中国成立来,为了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先后进行了承包制等多种尝试。在探索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更好地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还是要从更深层次改革。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剧锦文表示,“世界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告诉我们,公司制是企业制度的最好选择。”
2015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的目标。按照这一部署,各级国资委在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2019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央企的公司制改革已全面完成,超过96%的地方国资委出资企业完成改制。公司制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在国资委看来,其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责任更加明确,有助于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二是改革空间进一步打开,为股份制、多元化、混改、上市等等改革打下了基础;三是有效推动了完善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
深入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董事会职权进一步落实
在央企推行规范化董事会建设,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优化国企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抓手,其“意义不亚于神舟飞船”。《指导意见》也提出,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
截至2019年底,已有83家中央企业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中央企业所属二三级企业建立董事会的占比达到了76%,各省级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中建立董事会的占比达到了90%。
落实董事会职权,首先是要充分授权。比如,国务院印发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负责经理层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不含中管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深化落实中央企业董事会职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中长期发展决策权、经理层成员业绩考核权等授予5家试点企业董事会;国投等企业将集团相关权限充分授予国投高新等内部改革尖兵。
其次是理清职责边界,建立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各治理主体作用显著加强。其中,关键是要处理好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与董事会“战略管理、科学决策、防控风险”之间关系。对此,郝鹏表示,其他治理主体要自觉维护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权威,确保党组织意图在企业重大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党委(党组)也要尊重其他治理主体,避免直接成为生产经营决策和指挥中心。比如,在中国保利,党委侧重战略方向、决策程序、廉政合规,董事会侧重战略规划、年度计划、收益与风险,经理层侧重科学性、回报率和风险防控。
再次是充分发挥外部董事作用,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得到明显提升。国资委研究制订了《中央企业外部董事选聘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拓展外部董事来源渠道,严格外部董事履职管理,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的决策主体。今年以来,对80家中央企业董事会、董事以及22名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开展了年度评价。为企业选优配强外部董事92人次,及时调整不适宜、不胜任人员9人,遴选95名人选充实外部董事人才库。相关央企进行积极探索:新兴际华集团试推行外部董事“一票缓决制”;中国诚通积极发挥外部董事在人才集聚、项目推介、信息沟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神华集团董事会在讨论收购东南亚某国一家电厂项目时,外部董事认为项目面临社会风险,否决了议案。
持续强根铸魂,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更加紧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表明,国企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也是一部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融合的历史。
特别是2016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实质性加强,有关领导用三个“前所未有”高度概括了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2017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启动了党建工作落实年、党建质量提升年、基层党建推进年、党建巩固深化年等专项行动;连续两年对中央企业开展党建考核,考核结果同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奖惩挂钩,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连续5年向国资委党委报告年度党建工作、党委(党组)书记连续4年向国资委党委作党建现场述职。今年上半年,创新开发“云考核”平台,对95家中央企业抓党建促改革强发展实绩实效“扫描画像”。
国务院国资委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全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实现“党建进章程”,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截至6月底,103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成党建入章程,完成率超过90%。选优配强专职副书记并推进专职副书记进入董事会且不在经理层任职,目前,66家中央企业专职副书记进入董事会。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公司决策重大事项前置程序,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进一步明确,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能全面履行。
5年来,党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设置“应建必建”、按期换届“应换尽换”。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议题”。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督促指导中央企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条例。
一批央企探索了特色党建工作模式:中国石化党组在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的同时,对全系统党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中国一重党组在公司治理中创建了“23551”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并制定了党建工作“十三五”规划;国投党组把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创建卓越党建管理模式;中建集团以抓好“三基工程”为重点,扫除基层党组织建设“盲区”。
实践证明,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比如,中铝集团开展“党组织带党员创效、党员带群众创新”等活动,在党建引领下走出了亏损困境,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好的经验要总结推广”的批示。
再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承担危难险重任务,带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带头做好群众工作,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战胜疫情的主心骨。中央企业400多万党员自愿捐款近6亿元,中央企业党委(党组)配套划拨党费1.8亿元,支持疫情防控、慰问一线党员职工群众。
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国企改革正确方向,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取得新的历史性伟大成就的重大经验之一。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统揽全局,制定新时代国企改革重大方针政策,为国企改革提供根本遵循。各地各企业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推动改革政策落实落地。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国企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提出,下半年要以“中央企业党建巩固深化年”为重要抓手,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国资报告》记者 刘青山 特约记者 殷丰收)
【责任编辑:赵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