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中化国际:化工龙头加速“深改”步伐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0-06-16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500)近日宣布,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厂商宝马公司正在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充电桩等领域探讨合作机会。作为国内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中化国际牵手宝马拓展新能源业务,仅仅是公司当前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合作案例之一。中化国际总经理刘红生表示,近年来中化国际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列为三大战略方向,通过“深改”总动员,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创新激励,促进业务快速发展和战略落地。

化工央企奏响“深改”号

中化国际是世界500强公司中化集团的二级公司,也是中化集团核心主业“创新型精细化工业务”的承担者。1998年12月,中化国际的前身“中化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脱胎于中国中化集团橡胶、塑料、化工品和储运业务,并于次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化国际上市后,为贴近石化市场和主要客户,2001年7月进行战略南移,总部迁到上海浦东,努力从外贸代理型企业向具有市场营销能力和稳定盈利能力的化工品综合服务商转变。

自上市以来,中化国际在化工领域展开了一系列投资并购,如2003年收购孟山都在中国的酰胺类农药业务,2004年到2006年间收购海南橡胶、版纳橡胶两家加工企业,2007年收购江山股份28%股份和马来西亚欧马橡胶工厂,2008年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GMG GLOBAL LTD的51%股权,2013年收购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Halcyon Agri(合盛)的控股权等,逐步扩大企业在全球化工行业的业务布局和市场地位。

全球化工市场增速近年来逐渐放缓。贝恩公司报告指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全球化工行业约一半的增量来自中国,而且未来中国市场对特种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需求仍将不断提升。

面对市场形势变化,2017年4月中化国际明确了“打造创新型精细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列为三大战略方向,并不断加大新业务投入力度。2017年7月,中化国际宁夏锂电池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正式进入锂电池材料行业;2018年8月,中化国际与骏盛电池、博郡汽车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将业务范围拓展至三元锂电池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充电服务等领域;2019年10月,中化国际年产22万支反渗透膜项目在宁波象山开工,这也是中化国际新战略布局上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加大业务投资布局的同时,为鼓励员工创新,促进业务快速发展和战略落地,2018年9月,中化国际发布了“深化改革”总纲领,刘红生站上讲台发起“深改”总动员,向员工宣发包含战略再聚焦、业务进退组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创新激励、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九项改革举措。刘红生当时表示,中化国际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转型为科技驱动的创新型公司,产业发展目标是实现“100亿利润、1000亿市值、若干独角兽企业。”

“目前全球石化行业中,国内精细化工、新材料的自存度很差,高度依赖进口。中化国际目标就是瞄准世界一流技术,瞄准世界有巨大潜力的产业,从全球调集资源,进行技术破壁,同时调动全员创新创业激情,破除体制障碍,鼓励创新。”刘红生称。

激励机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激励机制改革是中化国际“深改”关键组成部分。今年年初,中化国际“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公司董事会上通过,该计划旨在向262名公司高管和核心骨干授予5916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18%。这是中化国际在激励机制改革上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公司上市20年来在股权激励上的首次突破。

“这是中化国际上市20年来的第一次,这次股权激励覆盖面也比较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股权激励计划,把核心员工和公司发展统一起来,进一步调动大家积极性,在未来打造千亿市值的公司。”刘红生向表示。

据刘红生介绍,为支持科技驱动的精细化工企业建设战略,促进业务快速发展,中化国际近年来从短期、现金型的激励入手,逐步向中长期、股权型激励探索,已经形成了“立体”“多元”层次丰富的激励体系。公司激励重点主要围绕现有“业务成长”和“科技、创新项目发展”两个方向进行设计。

其中,2017年中化国际推行了“GPS”奖励计划(利润增长分享奖),如果公司利润高于上年和过去三年平均值,可基于利润的增长额提取一定比例,分享给作出贡献的核心骨干员工;2018年,中化国际开展了核心岗位“二级市场股票增持”计划;2019年,设计、实施了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搭建核心骨干员工与公司发展的长期利益绑定机制。

除此之外,在科技与创新激励方面,为成功转型为科技驱动的精细化工企业,中化国际急需在这些领域建立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培育有成长性的创新业务,为此中化国际设置了创新激励基金,计划三年内投入2亿元奖金,用于奖励科技和创新项目的里程碑达成和产业化成果。公司还开展科技企业岗位分红和项目分红,并积极探索科技人员持股。

中化国际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新的激励体制,中化国际下属扬农集团2.5-二氯苯胺项目、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等一批项目先后获重大项目奖励。中化国际农化事业部成功开发新型杀螨剂9625/产品品牌名为“宝卓”,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按照约定的项目收益分享比例,两年来项目团队累计享受收益分享奖金约2000万元。

“目前,中化国际多元化的激励体系已经建立,并且已在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刘红生表示,一是形成了公司与核心员工的利益绑定机制,营造了员工分享公司收益的机制,员工敬业度显著提高;二是通过各项激励机制的实施,中化国际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8-2019年底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51件,有效增强了公司竞争力,储备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让ESG成为公司发展的基因”

对化工企业来说,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能力建设同样至关重要。6月5日,中化国际在“世界环境日”发布了《中化国际2019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化国际2019年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在环境指标管理方面成效显著。

据报告披露数据,2019年中化国际环保总投入达5.56亿元,各项能源使用量与排放指标同比明显下降。与2018年同期相比,工业能源消耗量减少4.57万吨标准煤,电力使用量减少182万千瓦时,天然气使用量减少3.45万立方米,蒸汽消耗量减少62.9万吨,节约工业用水194.7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28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02吨,废水排放量减少42.2万吨。

中化国际方面表示,公司从2018年起将可持续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并全面升级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在战略规划上,企业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从源头上设计规划可持续的绿色产业链。例如,公司在规划新能源业务时,提前从源头上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性,不仅布局上游锂电材料生产和中游锂电池产品生产项目,同时也规划推进下游电池的回收项目等。

2020年2月24日,中化国际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决定在公司董事会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化国际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中国化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刘红生表示,2020年公司将借助中国证监会建立上市公司ESG报告制度的契机,完善ESG治理框架,提升董事会参与度,同时将ESG融入公司日常经营中,成为公司发展的基因,促进公司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绿色业务创新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