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破“疫”前行扎实起步 从“六稳”到“六保”全力稳住基本盘
数据印证中国经济“稳”的定力“进”的潜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0-04-27

2020年中国经济破“疫”前行扎实起步。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非常时期,中国经济显露出难能可贵的“稳”的定力和“进”的潜力。随着宏观政策更加精准有力,从“六稳”到“六保”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中国经济复苏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

中国经济首季扎实起步

“-6.8%”,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首季报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现1992年有季度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下滑。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对各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带来重大影响,也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4月21日说,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并非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

透过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数据,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经济依然显露出难能可贵的“稳”的定力和“进”的潜力。

从趋势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复工复产率不断提升。3月份,包括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城镇调查失业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较1至2月降幅收窄。全社会用电量、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3月份降幅都出现收窄。据电网公司调度数据显示,4月1日至15日,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2%,实现正增长。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复工。

从经济动能看,受疫情影响,传统动能被短期抑制,但随着消费回补会迎来恢复性增长。更可贵的是,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无接触配送、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呈现巨大潜力。数据显示,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亮眼,逆势同比增长13.2%。

从基本面看,疫情是突发公共事件,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没有变,中国市场规模大、成长快、潜力充裕的基本特点不会改变。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是基础工业保持正常增长,防疫物资供应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力,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较好保障,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总的来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4月17日说。

“六稳”“六保”全力稳住基本盘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稳”是大局,“保”是前提。专家表示,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新的“校准”,贯穿经济工作的主线,从“六稳”到“六保”,进一步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毛捷表示,从一季度经济数据看,中国应对疫情措施及时有力,在世界范围起到了示范作用,但是也付出了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下降的代价。当前,在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因素愈加突出,尤其是就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稳定非常关键。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风险。

毛捷表示,“六保”的提出非常及时,任何一方面没有保障好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六稳”和“六保”的组合,对宏观政策目标进行了更为精准的“校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刚表示,“六稳”和“六保”存在交叉点,“六保”旨在对冲疫情带来的新不确定性冲击。

“‘六保’各项任务之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抓住了经济社会稳定的主要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保居民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所必须,但就业需要载体,因此保居民就业需要保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是就业吸纳大户,抗风险能力弱,可以结合“保居民就业”给中小微企业更有针对性的救助。企业复工复产顺利推进进行,需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需要畅通与消费的对接。此外,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各项经济社会工作的基础,保基层运转是所有工作的基础。

更大力度对冲政策将出

从3月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到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步,政策还将层层深入。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杨志勇表示,下一步财政政策力度很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必须要以超常规的政策力度稳预期、提信心、保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宏观对冲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并将持续发力。”严鹏程指出,为应对疫情冲击,前一阶段在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这些政策正在逐步落地。下一步,将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就业民生等方面,抓紧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着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切实稳定经济运行。

稳定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聚焦短板领域,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扩大有效投资,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新基建;进一步研究出台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紧扣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实施好援企稳岗政策……目前,相关部门一揽子新政待发,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将不断加大。

毛盛勇指出,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二季度中国经济表现会更好。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支撑,通过宏观政策对冲,畅通经济循环,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克服眼前的困难,推动经济发展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完成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严鹏程表示。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