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2019中国大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从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看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10-12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新的调整和变革。其中,大企业的发展变化比较具有代表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奋如百蛰乘春雷”,自此之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基本遵循。

2019年,中国大企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在世界500强入围数量上首次实现对美国的超越。在转向高质量过程发展中,中国大企业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提质增效做出了应有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相比,中国大企业所具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视。

世界500强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201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世界经济格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世界经济增长3.2%,增速与上一年持平;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低迷;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速回落,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只有美国经济增速表现出上升趋势,欧元区和日本等其它经济体均出现增速回落现象。

这一年,中国经济面临外部贸易摩擦升级与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承受着内部结构性调整与动能转换的严峻挑战,总体上保持着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GDP增长6.6%,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发展质量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等新动能持续积累,发展的韧劲与潜力进一步增强。

在上述背景之下,反映全球经济发展的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也迎来了新变化。

与2018年相比,今年上榜的500家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2.7万亿美元,同比增加8.9%;总利润再创纪录,达到2.15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4.5%;净利润率则达到6.6%,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1%,都超过了去年。

从国家看来,中国内地和美国两国企业已经占世界500强将近一半,合计数量为237家。日本上榜企业为52家,上榜企业保持稳定;德国有29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减少3家;法国有31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增加3家;英国有16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减少4家,近四年来持续下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19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从上年的120家增至129家,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一举超过了美国(121家),这也是世界500强榜单中首次有其他国家企业数量超过美国。财富中文网称之为“历史性的突破”。

129家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上榜总数为88家,由国务院国资委出资企业共有48家。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分列2019世界500强榜单的第二位、第四位、第五位。

来自内地的民营企业有28家,其中3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前100强;平安保险再次排名世界500强第29位,华为由72位上升到61位,太平洋建设集团位列97位。

从效益来看,中国公司在销售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上已经扭转了近年来的下行趋势。

与世界500强横向比较,2018年,中国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与净资产两项指标也与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数值基本持平;与传统经济大国的上榜企业相比,上榜中国企业在销售规模和资产规模已经不输日本、英国、法国与德国企业。

从世界500强新上榜的公司来看,2019世界500强有25家企业首次上榜或重新上榜,其中13家中国企业再次或首次上榜,数量上与上年持平;12家来自中国内地,1家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500强新进企业最重要的培育摇篮。

值得关注的是,上榜中国企业排名整体上升。有24家中国企业进入前100强(内地企业23家),其中有11家进入前50强(内地企业10家)。

129家上榜中国企业中,除13家新进榜企业外,有84家中国企业排名上升,平均上升了31.9个名次,其中75家内地企业排名平均上升了34.0个名次;有26家中国企业排名下降,平均下降23.5个名次。排名上升的企业明显多于排名下降的企业,且平均上升幅度远大于平均下降幅度。

部分领域企业地位更为突出。2019世界500强中国内地企业涉及到28个行业。在这28个行业中,中国企业有35家进入行业前三,比上年多3家,尤其是在商业银行、工程与建筑、房地产3个行业,中国企业囊括了行业前三;炼油、金属产品则占据了行业前两强。

打造属于中国企业的新名片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为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综合国力,我国正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当前,公众对于中国企业的主要业务、发展情况还相对比较陌生。加上世界500强以营收为主要参考的指标体系,往往容易让人联想到入选企业的“大”而忽略掉“强”和“优”。

为了让更多人见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7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新媒体平台@国资小新亮出“世界500强”名片,包括名称、绰号、籍贯、年龄、属相、体重、特长、座右铭、专利、排名等元素。

除了一些基础信息,这次名片重点展现的是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绰号空中造楼机的中国建筑,2019世界500强排名第29位,特长是“举高高,技术流搬砖”,座右铭是拓展幸福空间。

绰号“基建狂魔”的中国铁建,排名第59位,特长是“修过的路特别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2项,詹天佑大奖101项。

绰号“光明守护者”的南方电网,排名第111位,“体重”一栏写的是: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54亿人。

绰号“草根小料”的中国建材,排名第203位,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和新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拥有发明专利2765项……

48家中央企业集体发声,格力、冀中能源、物产中大、陕西延长石油等地方国有企业也积极响应,恒大、京东、小米、碧桂园等民营企业也积极“举手发言”,以风趣幽默的“网言网语”向网友递上名片。

有网友表示“好多国企还是第一次知道他的历史”“你不说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厉害的”。中国企业的“开脑洞”的自我介绍,也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

网友用“接梗”的互动方式,表达了对企业的关注和喜爱:“希望有一天可以给爸爸打工”“我估计中核介绍就是:技术流烧开水”“优秀的人都喜欢默默无闻”“强大的国企真的能让人安心”“校招要瞄准这些了”……

借助新颖的形式和内容,“递名片”巧妙地实现了“科普”,将企业形象更加清晰、具象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这一系列“名片”的传播引发了轰动效应。8月2日,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中经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了这次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晒名片的行动,盛赞他们在“做强做优”方面的努力。

中国企业500强呈现六大特点

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多是中国企业中的“尖子生”。相对来说,中国企业500强或许更能体现中国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2019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连续第18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等榜单。

这些榜单涵盖了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共计1082家大企业,是包含8.48万家子公司、4.35万家分公司、参股2.24万家企业的企业生态群体。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介绍(下称“课题组”),2019中国企业500强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规模稳健扩张,经营绩效稳中向好,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研发投入与质量持续改善,国际化稳步推进。

从营收来看,2019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79.1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1.14%,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

从利润来看,实现净利润35320.95亿元,较上年增长10.28%,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

从入围门槛看,较上年提高了16.36亿元,达到323.25亿元,但升幅继续回落。

从资产规模来看,较上年增长9.08%,达到299.15万亿元,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

从资产负债来看,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3.7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非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2.6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2019中国企业500强主要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

第一,实体企业绩效趋于好转,非银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33家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为12.01万亿元、1.71万亿元,分别占全部企业的15.18%、48.30%。其中,19家银行的净利润为1.4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的41.50%,银行在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中的占比持续回落。

2019中国500强中非银行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8.34%,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银行净资产利润率为12.38%,降低了0.48个百分点;一升一降,非银行企业与银行净资产利润率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二,千亿级企业明显增多,兼并重组重回活跃轨道。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94家,比上年的172家增加了22家,增加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这194家千亿级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62.1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的78.52%,占比提高了2.8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137家,比上年增加12家;民营企业57家,比上年增加10家。

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共有182家企业报告了2018年并购重组数据,报告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23家;合计报告并购重组次数1000次,比上年增加了178次。所有制方面,国有企业是并购重组主体,104家国有企业完成了613次并购重组;从企业平均并购次数看,国有企业为5.89次,高于民营企业的4.96次。

第三,结构优化稳步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从进退榜企业行业结构看,大企业群体向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2019中国企业500强51家新进榜企业中,保险业、多元化投资业、商业银行业、多元化金融业企业分别有3家、3家、2家、1家,扣除1家退榜保险业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的金融行业企业净增加了8家;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

战新业务较快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2019战新企业100强的入围门槛为132.9亿元,共实现战新业务收入6.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7%,占企业全部营业收入的37.2%;实现战新业务利润3565.4亿元,较上年增长4.4%,占企业全部利润的46.0%。战新业务的发展,对相关企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转型升级,做出了较为显著的贡献。

第四,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专利质量明显提高。2019中国企业500强有426家企业提供了研发数据,合计投入研发费用9765.48亿元,与自身同口径比,42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了21.71%。企业研发投入意愿有所增强,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强度较高,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13.44%,航空航天业企业为5.84%,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企业为5.54%,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业企业为4.99%。从地区看,广东省企业研发强度为3.80%,在所有区域中继续明显领先。

2019中国企业500强专利总量中,发明专利占比为36.61%,较上年提高了0.45个百分点,发明专利占比已经连续6年逐年提高,专利质量稳步提升。其中,华为继续在专利数量、发明专利数量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第五,跨国经营持续推进,国际化布局持续优化。2018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的57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0.3%。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占比分别为37%、15.6%、8.8%和7.7%,显示出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同时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海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2018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俄罗斯、柬埔寨、泰国和阿联酋等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7721份,新签合同额1257.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8%。

第六,品牌与创新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9全球品牌500强中,中国品牌所占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3%升至2019年的19%;共有77个中国品牌上榜,比上年增加了11个,上榜中国品牌数仅次于美国;其中有21个品牌进入了100强,9个品牌进入了前20强。

中国上榜品牌总价值增至13074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占全球品牌500强总价值的19%。中国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也进入了前十名,分别名列第八和第十位,华为、中国平安分列第十二位、第十四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中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态势,位列14,排名再创新高,是前20位中唯一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

正视差距并直面三大挑战

从企业发展实践结果看,我国大企业在效率与效益上虽然有所提升,但与欧美国家大企业在效率效益上的巨大差距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为9.65%,尽管与上年500强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改善,但与美国500强相比,在盈利能力仍有很大差距。

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比当年世界500强低2.68个百分点,比当年美国500强低5.51个百分点。

从长期趋势看,除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企业受危机影响较大,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中国企业500强盈利能力在短期内领先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外,其他年份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一直都低于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

自2012年榜单开始,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就低于美国500强,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甚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自2014榜单开始,世界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也一直都高于中国企业500强。

在人均净利润方面,中国企业500强也同样远低于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这一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大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延缓了企业转型的进程。

导致这一盈利能力巨大差距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企业技术能力上的差距,以及国际品牌塑造能力上的不足,这使得中国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附加价值偏低,竞争实力偏弱,只能依靠低价格、低利润来提升竞争力。

同时,低利润则又可能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低端锁定,进而导致中国企业无力去推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相关战略。对中国大企业来说,迫切需要打破这一不利循环的制约,增强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潜力与动能。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500强所体现出来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不容乐观。我们应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勇于接受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大挑战,核心技术、基础材料是持续发展的关键短板。

近年来不少媒体就我国当前尚不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了盘点,发现我国在光刻机、光刻胶、芯片、操作系统等诸多领域,都存在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

全球顶尖精密仪器前25强基本上被美日德垄断,激光显示的投影机核心成像器件被美国和日本所把持,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在高端机床、火箭、大飞机、发动机等尖端领域,虽然部分零件实现了国产,但生产零件的设备却受制于技术,95%依赖进口。

而企业是否提前制定有应对预案,则成为决定企业持续运营受冲击程度的关键。我国技术追赶的步伐越快,欧美国家的焦虑与猜忌也就越严重,未来基于核心技术而对我国企业采取打压措施的可能事件也许会进一步增加,相关领域的企业必须对此有所预判。

材料也是我国工业生产领域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是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中国科技被卡脖子的领域,一大半都是材料问题。

据统计,全球总共有约130种关键核心材料,其中32%我国完全空白,另有52%依赖进口。相关领域的中国企业,它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对进口原材料进行后续加工,或是采购国外零部件进行集成装配。这导致一方面中国企业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另一方面企业的持续经营也完全受制于国外材料供应方,中国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用的地位。

第二大挑战,贸易摩擦与逆全球化阻碍国际贸易增长。

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至2018年的30.51万亿元;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

据估计,在过去20多年来, 全球贸易总量每增长2个百分点,都能带来约1个百分点的全球经济产出增长。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回魂与贸易摩擦的频发,严重阻碍了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这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尽管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共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存在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现,贸易保护主义也时有抬头,导致贸易摩擦频繁爆发。如果最终真的演变成全球性贸易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可能是灾难性的。

第三大挑战,债务违约与不良贷款增加成为金融稳定的暗礁。

债券违约不仅影响违约企业本身存续发展,也会对资本市场与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对金融环境的稳定产生扰动。

Wind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123只违约债券、1198.5亿元的违约金额。2019年上半年,债券市场违约事件较2018年继续大幅增加;共有96只债券发生违约,比上年同期的22只增加了74只,暴增236.4%;2019年上半年新增违约企业共计19家,共涉及147.1亿元的首次违约债券余额;其中民营企业为18家,占比达到94.7%。

显然,尽管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债券违约还不足以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及金融稳定与安全,但对债券违约事件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已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消除引发企业债券违约集中爆发隐患。

近年来,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突出隐患。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3%,连续六年上升,创下10年来新高。

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上升,既反映了企业运营状况的恶化,也表明了银行资产安全程度的下降,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具有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

对商业银行来说,发生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可能是必然的,合适比例限额下的不良贷款率也是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但一旦不良贷款持续上升且超过安全红线,则会恶化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经营安全。

如果系统重要性银行,或者是商业银行普遍性出现不良贷款率接近甚至越过安全红线,则可能会引起金融系统的动荡。

当前,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基本遵循。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企业积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采取措施,力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发展道路,切实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实现企业在效率与效益上的改善。

在企业自身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为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有利条件;包括持续减税降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助于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企业近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毋庸置疑。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在看到企业做大的同时,应看到在做强做优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我们也不应妄自尊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差距,正视差距并直面挑战,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才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题中之义。(《国资报告》记者 任腾飞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研究员 高蕊)

【责任编辑:张晓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