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08
延布项目码头全景。董军摄(人民视觉)
近日闭幕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受到各方关注。据统计,目前中央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担了3120个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等各个领域。
“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央企业为何能屡受外方青睐,他们给项目所在国作出了哪些贡献,自身发展又取得了哪些进展?记者近日走进由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的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燃油电站项目——沙特阿拉伯延布三期5×660兆瓦燃油电站一探究竟。
互利共赢的合作之道
延布项目可满足沙特1/10人口的用电需求,并有力缓解当地用水紧张
红海之滨,大漠之中,两座高塔巍然耸立,八台油罐依次排开,体型庞大的车间里安放着燃油锅炉、蒸汽轮机和发电机,这里就是延布三期电站项目。它的工程总承包商(EPC),是中国电建旗下的山东电建三公司。
2017年5月7日,签订EPC合同;10天之后,项目顺利启动;一年之后,1号机组提前投产供汽;今年3月,项目1号、2号机组实现并网发电,各项参数指标优良;2020年6月,整个项目有望全部完工……在延布项目上,山东电建三公司创造了令业主及相关方刮目相看的“中国速度”。
看速度,更要看质量、看意义。共建“一带一路”,就要实现互利共赢。只有给当地百姓带去看得见的利好,项目才能彰显自身意义。当前,中沙双方正在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沙特“2030愿景”对接,延布项目便很好体现了合作的真谛——
对于沙特来说,延布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沙特人口有4000多万,按每人每天需使用20千瓦时电量来算,延布项目建成后,能满足沙特全国1/10人口的用电需求。此外,通过配建的海水淡化装置,项目每天还能生产55万立方米蒸馏水,相当于每天产生6亿瓶矿泉水。”项目总工程师周殿臣说。
“自从去年延布项目开始供水之后,延布第一次不用停水啦!”延布项目沙特籍员工艾哈迈德说,他既是项目参与者,也与许多沙特国民一样,是直接受益者。
成果共享,赢得好感;过程共建,结下友谊。延布项目开工以来,累计为来自沙特、印度、巴基斯坦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员工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对我来说,延布项目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像一所大学。”艾哈迈德说,这两年在中国同事帮助下,自己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有了很大进步。
市场“红海”的竞争之道
通过诚信守诺提升品牌影响力、赢得外方更大信任,逐步打开市场
在全球电站施工领域,能源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中东地区既在区位上濒临红海,自身也是一片竞争激烈的市场“红海”。不过,在2008年之前,这一市场的话语权被欧美日韩企业牢牢把控,中国企业还未曾涉足。
“要想成为高手,必须敢同高手过招!”2008年,山东电建三公司迈出了在中东的第一步——中标约旦萨玛瑞燃机联合循环电站。市场打开之后,机会相继到来。这其中,有目前中东市场上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燃油电站——沙特拉比格2×660兆瓦亚临界燃油电站;也有沙特东海岸重要能源项目——12台燃气机组、总容量达3041兆瓦的扎瓦尔电站。
“签订合同只是‘走出去’的开始,合同执行效果才是决定企业能否‘走进去’‘走下去’、成为市场主要角色、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延布项目经理陈云鹏说。
事非经过不知难。对负责“交钥匙”的EPC总承包商来说,任何环节掉链子,都可能酿成大错,尤其在海外履约过程中,难免经历一些波折。这些年,山东电建三公司在中东真正体验了什么叫作“险象环生”——
一次,技术难题差点引发“生存危机”。
进入调试阶段,往往意味着项目即将大功告成。可在拉比格项目上,设备调试时却意外出现了锅炉振动问题。
“业主得知情况后很着急,先撇开我们,寻求全球顶尖咨询公司的帮助,他们都解决不了之后才让我们重新介入。”延布项目党工委副书记王天帅回忆道,如果无法解决问题,业主很可能拒收项目,这样一来,不但单个项目会泡汤,就连公司也可能关门。
公司在国内紧急联系科研院所寻求帮助。最终,一名浙江大学的专家找出了症结——装备设计不当。“对症下药”之后,难关过去了,公司也成功打响了在沙特EPC市场上的头一炮。
还有一次,是合作伙伴撤出带来的考验。
在扎瓦尔电站建设过程中,与山东电建三公司组成联合体的另外一家公司出现财务问题后退出,项目一度陷入困境。
“面对严峻形势,公司经过分析后认为,决不能因一个项目丢失整个沙特乃至中东市场。”陈云鹏说,后来公司与业主重新签订了合同,开始独立履约,最终圆满完成了项目。
“扎瓦尔电站的成功意味着你们是可信任的战略伙伴,是我们实现未来10年计划的有力助手。”业主沙特海水淡化公司(SWCC)总裁对山东电建三公司董事长王鲁军表达了尊重和感谢。正是出于极大的信任,SWCC在开展延布项目时再次想起了山东电建三公司,主动伸出了橄榄枝。
“在海外,我们遇到了很多看似很难逾越的难关。从法律上讲,我们要认真负责地执行合同,成为诚信守诺的企业,不能影响央企的形象。从长远来看,品牌影响力树立起来后,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陈云鹏所言,正是中国企业能在海外立足、扎根、壮大的生存之道。如今,山东电建三公司已经逐步成长为中东电力建设市场中累计合同额最大、装机容量最多的电站EPC总承包商。
海外发展的长远之道
苦练内功自我提升,积极开拓整合资源,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诚信守诺的经营态度,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成功的基石。同样重要的,则是高出一筹的实力与竞争力。
“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国际工程EPC领域,我们必须持续加强产业链建设和管理,以更低的成本,更快速、更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王鲁军表示,如今即便与世界知名总承包商相比,公司在产业链方面也占据优势。
产业链优势,来自于苦练内功的自我提升。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近年来,为了持续补足短板,山东电建三公司采取孵化子公司、并购外部专业公司等措施,从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比如,在项目管理方式上,公司总部负责项目设计和采购,现场项目部负责施工、调试和运行,以更加集约化的方式,提高了公司对设计方和供货商的话语权,进一步降低成本。又如在施工方面,公司具有强大的人力调配能力,延布项目仅用6个月,就从我国、印度、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调集了近9000名一线劳动力。
产业链优势,也来自于整合外部资源的积极开拓。
“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比拼的已不仅仅是单兵作战能力,而是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必须摒弃‘零和博弈’,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王鲁军说,近年来公司与几十家国际知名设计公司,以及GE、西门子等上百家国际一流设备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战备水平”。延布项目就吸收了88家沙特当地分包商参与,确保了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当然,除了企业自身足够强大之外,海外项目的成功也离不开强大的后盾。“中国电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是较早走向海外的央企,拥有完整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具有很强的财务能力。我们能够屡屡中标,离不开集团的强大支持。”王鲁军说。目前,中国电建已在“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设有173个驻外机构,在海外承建的电力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7亿千瓦,惠及全球10多亿人。(记者 刘志强)
【责任编辑: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