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以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掘进力”
经济日报:以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掘进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9-02-15
应用于蒙华铁路白城隧道的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 (资料图片)
中铁工业作为近代民族工业源流企业之一,登陆资本市场以来不断探索上市国企创新发展路径,积极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一方面不断提升现有产业的设备配置、智能化和信息化运用水平,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在做专做精做深上下功夫。
2019年新年伊始,在中国科技界至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由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斌带领团队完成的“异形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截至目前,中铁工业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发明奖15项。
中铁工业源于1894年的山海关机器厂,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源流企业之一,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企业快速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资源和精神财富,2017年3月2日,重新整合的中铁工业登陆资本市场,发力高端制造板块。成立两年来,中铁工业不断探索上市国企创新发展路径,助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易铁军表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开创了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精准创新聚焦核心技术
李建斌提出,发展制造业可以在建设制造强国中实施“精准创新”,解决发展先进制造业“卡脖子”问题。为此,中铁工业成立以来,将精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聚焦前沿技术、重难点技术,服务国家重大工程。
开挖隧道最常见的掘进机是圆形的,但施工遇到山区特殊地形,或是闹市区下穿隧道,圆形掘进机就难以施展拳脚。中铁工业突出“专、精、特、新”,研制特殊性能和特殊用途的“非常规”设备,占据技术制高点。2018年1月26日,中铁工业研制的全球首台马蹄形盾构机顺利贯通了蒙华铁路白城隧道。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将马蹄形盾构工法运用于铁路山岭软土隧道,在我国铁路隧道施工装备研发与技术服务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如今,中铁工业“掘进机大家庭”包含矩形、马蹄形、U形等多个品种,异形掘进机已经成为中铁工业一张闪亮的创新名片。据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长赵振威介绍,中铁工业实现了异形掘进机产业化、品牌化,其自主研制的异形掘进机系列包括矩形掘进机、马蹄形掘进机、U形掘进机等,形成了系统化的设计制造方法与技术,掌握了浅覆土施工技术、多刀盘低扰动技术、异形管片拼装技术。
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处处可见中铁工业的身影。2018年2月1日,中铁工业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TBM)“彩云号”在亚洲最长铁路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开始掘进。这一年,中铁工业参建的川藏铁路(拉林段)藏木特大桥合龙、中缅国际铁路(大瑞段)怒江特大桥合龙、同江中俄铁路大桥钢梁全部架设完成。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王冠”港珠澳大桥身上,中铁工业的作品“中国结”和“风帆”成为伶仃洋上最美的风景。如今,中铁工业又开始着手川藏铁路极端装备的研发制造。
三大变革激发企业活力
要建设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制造企业,必须实现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变。为此,中铁工业确定了“三商合一”的发展定位,即工业制造商、工程服务商、产业投资商。
坚持“制造为本”的理念,充分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从单一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服务型信息业转型,从为产品服务升级到为产业服务,从为产品提供升级到方案提供、投资、研发、加工、工程劳务、销售、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进取。
以问题为导向,中铁工业瞄准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赋能。易铁军认为,对于企业来说,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益变革是重点、动力变革是关键。
中铁工业以品质管理为重点,推进质量变革。同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理念融入铸造卓越产品的过程中。
以强化生产过程管理为重点,推进效率变革。为解除制造业技术的低端锁定,中铁工业推动建设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并在北京成立了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下设工业信息化研究院和智能工程研究院。
以提升人力资源效能为重点,推进动力变革。重视正向激励作用,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在确保员工总体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推行员工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尝试探索员工持股、薪点制、项目分红制等不同激励方式。注重引进特殊人才,对企业技术创新和项目经营开发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特殊奖励。重视人力资源潜能开发,开展技能人员大练兵和各类专业人才培训,先后培养了一批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中铁工业产业结构总体偏重,传统动能居主导地位。如何实现新老产业协调布局、共同发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中铁工业经过认真谋划,确定了“现有产业依靠改革焕发生机、新兴产业依靠创新挑起大梁”的产业发展思路,有序推进转型升级。
一方面,不断提升现有产业的设备配置、智能化和信息化运用水平;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在做专做精做深上下功夫。组建专业的工程服务公司,开展钢桥梁架设、盾构租赁和隧道工程服务。以新工法和新设备为引领,开展地下停车场、综合管廊、城市下穿隧道等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服务业务。同时,注重制造云平台建设,发挥工程“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制造业中的作用,通过数据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为政府、设计院、施工方和制造商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优化整合,在现有产业板块中建立起了完整的服务系统,形成了“全产业链服务”和“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走向海外
持续的科技创新提升了企业技术优势,也为中铁工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中铁工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擦亮“中国名片”走向海外,为国际工程提供了更多的“中国方案”。
2018年,中铁工业在海外建立了3个经营网点,海外新签合同额达到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6%。中铁工业成功签约德国莱茵河大桥和瑞典斯鲁森大桥两个海外钢桥项目,成为通过业主审查的唯一中国企业,取得了钢桥业务在欧洲市场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此外,中铁工业还采用了世界最小直径硬岩掘进机(TBM)“中铁238号”,完成了黎巴嫩首都大贝鲁特引水工程施工难度最大、距离最长的2号隧道施工。
在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钢桥制造中,中铁工业所属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百年企业的造桥优势,创下了首个采用欧洲标准的超厚板、全焊结构、公铁两用钢桁梁桥;首个“一带一路”上的海外桥梁钢结构试验室;首个“一带一路”上的海外钢结构拼装厂三项“国内第一”。2018年8月30日,由另一家下属企业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参建,被称为马尔代夫工程、中马“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项目的中马友谊大桥正式通车。
目前,全球已有4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中铁工业生产的盾构机、道岔、钢桥梁、架桥机、铺轨机等设备。它们为不同文明的沟通架起了交流的桥梁。
“新时代,我们将始终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昂扬姿态,让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创新之势越聚越强。”易铁军说。(记者 李予阳)
【责任编辑: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