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评论 > 正文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8-04-17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向何处去受到外界普遍关注。日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一论断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改革开放高度自觉的政治宣示,是中国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意志的鲜明表达,也是更进一步为世界带来发展进步繁荣的希望之声。

改革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经过40年的高歌猛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的蹄疾步稳,中国在改革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无论是“富起来”“强起来”,还是“中国奇迹”“中国之治”,没有改革开放的奋发有为,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的改革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我们要把已经做好的事情继续做下去并且做得更好,把已经提出来但还没有落实的事情付诸实践,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事情给改正过来。将改革进行到底,不仅要对改革开放前的旧体制、旧模式继续进行彻底的改革,还要对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体制模式、行为习惯进行再改革。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改革的全面深化上做文章。我们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如果总是某一方面的改革单兵突进,这样的改革不仅不可能走得好、行得远,甚至还会造成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的异化。经济体制改革当然要继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但是同样要加快推进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国防军队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我们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通过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改革究其根本是对利益的调整与再调整。经过40年的改革,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讲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其实就是要对损害公平正义、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利益结构进行“革命”的时候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开放称之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以革命喻改革,就是通过营造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为中国社会涵养激发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生机活力。

革命首先是自我革命,要动别人的“奶酪”,就要先打自己的“土围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说明时曾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这番话既意味深长又振聋发聩。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求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坚决的自我革命推动深刻的社会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改革是一场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必须革故但指向是鼎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会的改革不能陷入“本本主义”而走向僵化,也不能陷入“虚无主义”而动摇根本,更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而犯颠覆性错误,必须以创新的精神走出一条新路。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要求改革要有“中国创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治理”“中国贡献”等。这一系列的“中国”,不仅意指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传承的东方大国,更意味着一个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

更进一步看,中国的改革已经不再仅仅是或者说不再主要是中国事件,已然开始并且更加深度地成了世界事件。中国的改革事实上已经不再仅仅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开始塑造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全球意识,把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放在一起谋划,在担负起优化改善全球治理责任的同时实现对国家的更好治理。回应时代呼唤,顺应世界大势,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要通过提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方案,发挥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智慧,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 作者:辛鸣)

【责任编辑:陈丹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