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评论 > 正文
链条协同发力 创新活力奔涌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16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生产力的跃升有赖于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重组与高效配置。依托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链“五链”协同联动,有助于打破链与链之间的壁垒,推动链与链之间的耦合,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畅通流动、精准配置,加快形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在促进“五链”协同发力上已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501只子基金,带动募资2885.4亿元,支持了8946家初创期和早中期企业,助力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高效办成一件事”加速推进,企业和人才办事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升。

但也要看到,“五链”协同发力也面临挑战,比如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需要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仍有不足,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资金链对人才和企业创新支撑作用有待强化,政务服务精准化水平尚需提升等。对此,需紧扣“五链”协同发力的关键环节,以系统观念推动各链条主体交互赋能,实现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最优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着眼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竞争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显著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规则权,不断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优势。瞄准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针对各项瓶颈制约,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填补产业链空白节点。围绕拓展主导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市场空间,鼓励“链主”企业引领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跨界创新,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赛道。

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重要突破口,加强对基础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稳定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积极开拓创新空间,进一步提升整体创新效能。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面向科技创新需求,完善科教融汇机制,在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布局的基础上,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从单学科课程学习向跨学科创新实践转变,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面向产业升级需求,推动产教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学科设置和培养方案设计全过程,着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订单式”培养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的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大对投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创投机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有条件的社会资本投向硬核科技。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成本和风险,通过设立天使引导基金、对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给予税收抵扣等优惠措施,提高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吸引社会资本向早期创新创业项目倾斜。健全创业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对接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路演、优化孵化器功能等方式,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打造全周期增值化服务场景,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环境。围绕企业从创立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系统梳理涉企服务事项,协同市场监管、人社等多元涉企公共数据,设立“一站式”集成化在线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科创、法律等综合服务场景,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同时,注重突出用户思维,针对特色产业链,打造个性化、套餐式衍生服务场景,按照不同企业需求偏好,设置订阅式、推送式灵活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精准度。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