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评论 > 正文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1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是全方位变革,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对此,我们尤其要关注绿色发展理念对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看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光增色,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切实推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更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在推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上切实发力。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就是要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推动自然生态优势转化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休闲、生态养生等产业更好发展的经济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将绿色发展理念、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融入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领域与全过程。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对此,需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活力。绿色科技创新,是一种既能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又能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够满足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的需求。当前,绿色科技已经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创新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利用率高循环的绿色产业,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优良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发挥绿色金融的积极作用,有力促进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全面绿色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绿色金融能够通过其资源调节功能,引导资金流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部门和领域,进而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具体来看,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可以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充分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能更好为绿色发展服务。对此,可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鼓励各地区从当地实际出发,以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同时,要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监管协调,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还要看到,绿色金融市场中供求双方的发展活力直接决定着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各参与主体在市场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绿色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高效的信息平台是顺畅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提升参与主体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此,各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需加强协作和配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微观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需着力确保有效的制度供给。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