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1-12-31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
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并以自身为中心配置区域性产业链,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跨国公司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立足国内,无论是着眼于保持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是进一步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都需高度重视产业链安全问题,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深刻理解产业链安全的内涵
产业链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而推动相关产业及产业链发展。如果这个意愿和能力受到挑战,那就是产业链安全出现了问题。深刻理解产业链安全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明晰发力方向、找准发力重点。
第一,保持较高的技术创新水平是产业链安全的基本要义。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保持较高水平,是提升产业链水平的关键。当前,随着内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尽快克服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成为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培育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
第二,保持产业链各环节畅通是产业链安全的内在要求。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一段时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全球产业链顺畅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产业链环节阻滞问题。一旦全球产业链中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断,部分产业链就会遭受实质性破坏。
第三,保持国内产业链稳定和完整是实现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支撑。我国是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较好的产业链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良好条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为抓手,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已经成为保持我国产业链稳定和完整、增强产业链发展韧性和抗冲击能力的重要思路。
第四,保持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是产业链安全的重要体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指的是在面临外部(主要是国外)产品、零部件、技术等供应受限时,还能够依靠国内稳定运行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当前,世界各国都强调重点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鼓励本国企业将生产环节迁回,以此强化关键产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国强调重点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最应关注的是一旦受限就会影响国民经济安全运行的关键产业。
需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球产业链重构步伐将不断加快,产业链方面的国际竞争将不断加剧,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来实现产业链安全,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应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科学研判国际产业链调整新动向
进一步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大力度补链强链,需密切关注国际产业链调整的新动向。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产业链调整的格局、方向等都表现出新的变化。
一是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产品内分工。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突出表现在全球价值链成为构建国际分工体系的新依据。具体来看,全球贸易模式由“货物贸易”向“任务贸易”转变,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配置生产要素,各生产环节被最大限度地细分。一件出口产品的价值创造来自处于生产链条上不同环节的国家,当一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时,该国有可能只是承担其中的劳动密集型分工环节。在以全球价值链形式进行国际分工的今天,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承担什么环节远比“卖什么产品”更重要。而全球价值链治理正是基于产品内生产环节的分解,形成以产品价值链分工为基础的国家或地区生产网络,产品内分工已成为当代企业分工与产品生产的重要模式。
二是国际产业链调整动力受经济、安全、政治、环保等多重因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经济(经济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因素外,国际产业链调整动力来源于多重因素影响的态势愈发明显。比如,从追求安全的动力看,部分产业链涉及科技、战略资源等内容,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敏感核心领域加强了对外资的审查力度,设置了更多障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出于公共安全方面的考虑,推动医疗产业链“回流”。从追求环保的动力看,一些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链发展,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等产业链发展受到抑制;部分跨国公司还积极通过绿色采购的市场机制,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形成。
三是国际产业链的布局结构出现“内顾化”“区域化”倾向。一方面,国际产业链条长度趋于缩短,受疫情影响,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为原则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转向以产业链安全为考量的垂直一体化布局,一些国家出于分散风险、强化关键战略产业的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纷纷加快促进产业“回流”的部署。另一方面,国际产业链呈现出区域性集聚,部分跨国公司兼顾效率与安全,其国际产业链在欧洲、北美、东亚、东盟等区域聚集。
提升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主要思路
在当前国际产业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好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进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总体上看,可以按照打牢基础、做强主体、突出重点、内需主导、锻长补短、分类施策的思路,扎实推进固链补链优链强链工作,提升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安全水平。
打牢基础。需准确把握和评估产业链基础能力现状,梳理产业基础薄弱环节、技术和产品,对已经具备优势的领域,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同时,加强对共性技术基础研发体系的建设,打牢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做强主体。在充分发挥政府保安全、兜底线、强基础等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市场主体主动作为、应对风险的意愿和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壮大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
突出重点。要以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关联度高的“长链”产业为重点,努力形成重点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通过联合攻关、定点采购、交叉持股等方式,为重点产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配套产业。以重点区域为依托,有计划、有重点地布局相应供应链网络,降低区域产业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内需主导。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新兴技术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锻长补短。在锻长板上,要在我国处于领跑地位的新兴产业领域巩固优势,进一步扩大技术优势;在补短板上,要推动补链强链,特别是在断供风险较大的领域构建必要的备份系统和多元化供给方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韧性。
分类施策。根据我国产业链发展状况、主要短板和瓶颈制约因素、国际竞争态势等,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的风险实施评估和监测,兜住民生安全底线,加大重要战略资源的保障力度,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畅通供需循环,不断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