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22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一战略部署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过去几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创新能力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基础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对外依赖程度依然较大,有效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融资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完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尚未得到充分激发,对全球顶尖人才的集聚效应亦有待加强。
当前,以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加速的阶段,新技术深刻改变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产业朝着智能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劳动生产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我国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激发市场主体和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新的跃升。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
我们推动创新,尤为关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具体来看,需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畅通科技型企业的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提升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功能,形成资本市场促进创新的强大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还需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
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完善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重要创新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用市场手段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人才、成果、机构都“活”起来。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调动科研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同时,畅通人才社会流动通道,加快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流动的统一大市场。
更好发挥政府促进创新的重要作用
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更好推动创新,需在体制机制上作出有效安排,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切实增强创新主体稳定的预期。
一是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持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鼓励企业独立和联合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缓解企业开展基础研究“起步难”的问题。
二是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重点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考虑通过政府引导,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同时,集中资源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强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此外,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对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是加速推进科研领域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下大力气破除长期存在的“重物轻人”观念;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科研自主权,给予创新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显著提高“人头费”比重。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制定,推进国内专利认证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对接;建立专利审查质量内、外部双评价双监督机制,完善分层次、分阶段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专利审查标准;建立法定赔偿机制,健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机制。
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干、搞重复建设,不顾客观实际和现实基础。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突破对全球创新网络的依赖显著增强。在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需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一方面,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久久为功,持续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要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在涉及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和长远战略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升科技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支撑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为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更多原创性贡献。
另一方面,在更加广泛的科技领域,要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支持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持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我国企业在海外建立创新基地,大力开展跨国合作和创新,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战略,健全薪酬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税收优惠等制度,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把我国打造成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优质平台。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