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评论 > 正文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0-02-20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2020年的重点工作。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切实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不仅对于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十分重要,对于当前做好“六稳”工作也十分重要。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增强行动自觉

首先需要明确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列为今年首项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导向性。去年以来,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分复杂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总体态势的同时,也面临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困难和风险依然较多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宏观政策如何取向,工作重点如何确定,成为今年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重大选择。对此,中央给出的答案十分明确,那就是,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尽管国际环境十分复杂,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发展理念问题放在年度重点工作的第一条,凸显了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特殊背景下,中央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和不搞“大水漫灌”的政策取向。

为什么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中央做出这样的抉择呢?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简单的需求刺激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贻误改革和调整时机,并给下一步发展留下后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下行,除了发展阶段性变化等内部原因和一些外部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由于一些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制约,我国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没有能够充分释放。

比如,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是近年来导致我国一些产业竞争力下降和外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劳动力成本虽然高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但还是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我国在能源、资金、物流以及税费等成本方面相对比较高,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挥受到很大制约。而要降低这些方面的成本,最根本的是要靠改革,靠打破上游行业的垄断,强化其竞争,要靠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用工体制和税费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再比如,现阶段我国城乡投资需求依然很大,包括农村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危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既有利于补短板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而且也有利于扩大需求和稳增长。但要充分释放这些方面的投资需求潜力,涉及到投融资制度、农村建设用地制度以及乡村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如果这些改革能够有效推进,不仅能够释放出巨大的需求潜力,也能够为这些投资需求提供比较充足和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因此,通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增长潜力充分释放和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仅能够为经济的中长期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也是短期稳增长的有效途径。

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涉及产品、服务、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质量提升,也涉及观念、文化、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转变和协力配合,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在认真学习中央精神和深刻把握其内在要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领域实际,采取有效对策,力争取得实效。现阶段,尤其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是要处理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的蓬勃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产业的质量档次,优化了产业结构,也极大地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支撑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仍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要看到,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提升,也是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传统制造业范围更广、体量更大,对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国家整体发展的影响更大。目前我国虽然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的短板,除了一些“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技术受制于人外,还在于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标准等不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景广阔。核心的问题,就是要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其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是要处理好制造业质量提升与服务业质量提升的关系。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成为经济的主体。但与制造业类似,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规模大而质量层次有待提高。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在旅游观光、休闲康养、家政服务、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成为居民消费升级和增长的新亮点,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由于这些领域在服务质量、安全标准等方面良莠不齐,制约了相关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情况也基本类似。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金融保险服务、电信数据服务、会计审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认证认可服务、律师仲裁服务等,不仅需求越来越旺盛,成为新的增长点,也对其他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发挥重要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但由于这些方面总体来讲也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不仅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对其他领域的转型升级也形成了制约。

三是要处理好提质增效与补齐短板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在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不足,短板问题比较明显。这个问题不仅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也表现在城乡内部、区域内部;不仅表现在经济与社会民生之间,也表现在经济与社会民生内部;不仅表现在产业之间,也表现在产业内部。这些方面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补短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问题依然突出、任务依然艰巨。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仅影响了我国发展的质量和“成色”,也制约了发展的后劲;不仅制约了民生的改善,也不利于发展潜力的充分释放。正因为如此,新发展理念把“协调”作为重要内容。这方面工作做好了,也能促进发展潜力释放,对短期稳增长和惠民生作出贡献。

四是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质量提升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过近年的持续不懈努力,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短板依然突出,仍是今后需要重点努力的领域。同时,从近年的实践来看,改善生态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努力应当注意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增强政策的透明性和可预期性,为经济主体的合规性、适应性调整留出合理的时间周期,避免对营商环境和经济主体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着力完善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的还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当前最重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企业主体活力。首先要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预期与信心,尤其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各种隐形壁垒和隐形歧视。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依法加大对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规成本。同时,要根据发展阶段变化,及时更新和提高质量、环境、安全标准,充分发挥国家标准对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倒逼机制。再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升级方向、方式以及产业优胜劣汰与重组等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方向将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什么技术、产业和企业更有发展前景,什么技术、产业和企业需要淘汰,都只能通过市场竞争来检验。政府的作用,要更多转向功能型社会性支持政策,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的环境,充分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新潜力。不难预见,今后一个时期创新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如何加快营造良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的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为此,必须着力改革我国的科研、教育和人才管理体制,着力营造能够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从事科研教育工作或能够充分为我所用的良好环境。只有我们的创新环境比别人强,更有吸引力,才能最终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竞争优势。同时,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制度和科技成果评价激励制度,促进产学研更好结合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改革政府监管和政府采购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和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切实解决侵权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的问题。

三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广大干部具有极大的发展积极性。面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需要尽快建立与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快完善相应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和容错制度等,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是要着力营造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除了充分发挥企业家群体、科技创新人才群体、干部队伍群体这三类关键群体的积极性之外,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普遍参与和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培训,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崇尚实干的氛围,提倡工匠精神,壮大工匠队伍,推动各行各业劳动者精益求精、提升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崇尚绿色、崇尚品质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以消费理念、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引导和倒逼发展质量的提升。(张军扩)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