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评论 > 正文
开放市场,中国跑出加速度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08

走进上海进博会汽车展区,大众汽车展示了全系列新能源车型,鲜明的主题,引来许多观众驻足;而在不远处,特斯拉的展区也迎来不少参观者试乘。一位同行的上海媒体人说:上海大众是第一家中外合资轿车企业,而特斯拉则是第一个获批在华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

新老参展者同台竞技,还都拼劲十足,能提供这样机遇的,只能是持续开放的环境。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刚刚奠基时,《人民日报》这样报道大众汽车的雄心:“确定到一九八七年,合营公司生产能力达到三万辆轿车、十万台发动机,到一九九〇年达到年产轿车十万辆,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估计,当时再具想象力的人也不会料到,30多年之后的2018年,中国狭义乘用车累计销售达2235.1万辆;更无法相信:像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这样的大型企业,从奠基到试生产仅用时10个月。这是开放跑出的加速度。

进博会参展的车企,尽管战略各有不同、车型求新求异,但在对待中国市场上,无一例外地表达了类似的共识:这是一条无法舍弃的发展“快车道”。在采访中,一位美国新能源车企的员工,在热情介绍之余,不失时机递上名片:“我们刚刚要进入中国,请多关照!”

进博会让参展变得十分便捷流畅;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的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尽显政策包容度。更重要的是,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普通消费者从“没摸过车门”到“追着全球最新款”,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转化为“买全球”的消费潜能。中国驻捷克前大使曾这样写文章回忆:捷克百年老牌汽车企业斯柯达,正是通过中国的巨大市场实现了凤凰涅槃,“没有中国市场,就没有今天的斯柯达”。

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不仅看中了中国的市场规模,更看中了规模背后所体现的市场活力。配备运动座椅的超性能皮卡有没有市场?消费者对于氢能源汽车接受度几何?就像展会中智能驾驶汽车身上的传感器,近14亿人的大市场,正构成了全球产业链上高度敏感的“传感器”,既提出了不可忽视的庞大需求,也能在第一时间为产品升级、迭代提供准确信息。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全球顶尖企业愿意将最新款发布场,放在中国,选在进博会。

当然,一个开放的中国,不仅是世界的机会,也给中国自身带来红利。今天,尽管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还要进一步扩大进口,这本质上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决定的。而当全球各种“隐形冠军”手持“黑科技”纷至沓来,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新的竞争、新的机遇。从这个角度看,进博会是观展、洽谈,也是竞赛、切磋,是进口优质产品,也是在鼓励良性竞争,最终激发发展的活力、做大市场的蛋糕。(何鼎鼎)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