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地方扫描 > 正文
山钢集团“钢铁+稀土”添加新动能

文章来源:山东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8-11-19

中国是钢铁大国,也是稀土资源大国。但我们并非钢铁强国,也不是稀土利用强国,“钢铁+稀土”方面的技术研发十分必要。近日,山钢集团立项完成新项目——高端制造装备用高品质稀土特殊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稀土特钢项目”)。日前,该项目已被列为2018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头号项目。

“重大专项”带动新动能

稀土特钢项目由山钢集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金属所”)共同申报。在被列为2018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头号项目的同时,该项目还获得了1000万元的省财政专项补助。

“稀土特钢”以稀土钢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为导向,以推动钢铁工业与下游装备制造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重点研究特殊钢纯净度和均匀度质的提升,以及我国资源丰富的镧、铈等稀土元素在优特钢中的稳定应用,进而实现轴承、齿轮等系列优特钢的品牌化,满足区域内企业用钢需求,形成优质高效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链结构升级与质量提升,为实现制造强省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钢铁产量已连续十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从近几年的钢产量来看,中国只是一个钢铁大国,却大而不强。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5亿吨,钢材产量5.3亿吨,均同比增长6%。一季度,全国生产粗钢2.12亿吨,同比增长5.4%,平均日产粗钢235.72万吨,为历史同期最高值。但与此同时,钢铁工业尚没有完全摆脱核心技术追随者的角色,面临部分品种仍需进口、低水平及落后产品仍占一定比例、标准滞后现象仍很严重、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钢铁新材料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同时,下游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对钢铁产品的强度、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我国高铁采用的是世界领先技术,虽然解决了高铁车轮用钢问题,但轴承用钢等关键问题仍未解决;一些航空航天、重要的武器装备、精密仪器的元器件用钢还需要进口。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今年1月的报告,全球稀土金属储量约为1.2亿吨,其中中国占比超过1/3。多年来,我国稀土资源的赢利方式主要是出口。

复兴特钢推动新动能

近几年,在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也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山钢集团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这几年,山钢集团将复兴特钢产业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特别是2017年山钢重塑科技创新体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各项具体研发工作的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山钢集团研究院成立后,秉持“小机构、大研发,开放共享、聚力攻坚”的宗旨,大力实施“人才驱动、协同创新、智赢市场”的科技创新战略,通过整合集聚集团内外部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高校、研发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形成战略合作和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创新链,搭建起了多元化的协同创新平台。

在科技管理方面,山钢研究院承担了科技资源纵横家的职责。以协同创新为纲领,逐步搭建起了‘三纵四横’的全方位立体化科技创新体系架构。“三纵”是指常规研发、契约研发和项目公司三种科研创新形式;“四横”是指国际、国内、省内、集团四个层面上的科技资源创新协同。”

三种科研创新形式遵循“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市场化原则,常规研发模式鼓励研发人员依托企业资源组建项目小组,推行项目经理制,科研人员的风险较小;契约研发模式以“研发人员按比例出资,单位配资”的模式展开,科研人员出资比例小于30%,在成果收益分配上则可以大于50%;项目公司模式则完全市场化,运行得好,科研人员的收益很大,同时风险也较大。

“四横”方面,目前山钢集团已基本建立起较完善的国内和集团两个层面的协同体系架构,另外两个层面的协同体系也在积极推进中。其中,稀土特钢项目的顺利立项便是国内协同体系的代表性成果。

为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金属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全国打造以技术成果转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典范,山钢集团瞄准中科院金属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优势,联合实施“高端制造装备用高品质稀土特殊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高品质刀具生产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共建先进钢铁与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三步走合作方案。稀土特钢项目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步。

针对稀土特钢项目,山钢集团将配置巨额资金,用于生产装备的改进与升级,打造出先进的洁净钢生产平台。稀土特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不仅可以带动山钢特钢企业的装备升级和质量升级,而且可以带动管理升级。更重要的是,通过轴承、齿轮、模具等特殊钢材料与下游高端制造产业的结合,将有望拉动山东省钢铁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先进钢铁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协同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责任编辑:王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