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地方扫描 > 正文
国企混改的“晋煤模式”

文章来源:山西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7-05-18

作为山西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起步较早的大型能源企业、世界500强,晋煤集团独具特色的产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备受关注。

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资本向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国企发展新动能。

目前,晋煤集团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煤化联动、煤气共采、煤电一体、煤机并进,“一核四翼”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企业所属各级子公司中,混合所有制公司已经占到45%,可归为产权多元化的公司更是占到58%,涉及企业所属煤炭、煤层气、煤化工、电力、煤机制造、多种经营及新兴产业等全部六大主导产业。

以产业瓶颈突破为目标的“国际合作模式”

在高瓦斯环境下,煤炭产能怎么才能安全释放?大量的瓦斯和煤层气被开采出来了,如何才能最快地让它成为市场青睐的商品?煤机制造壮大了,如何才能让它迈向国内国际更广阔的市场?

面对这些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产业瓶颈,晋煤集团率先想到的是与强者联合。

上世纪80年代末,晋煤集团煤炭开采进入高瓦斯区域。这对于过去一直在低瓦斯矿区开采煤炭的煤炭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高瓦斯矿井的安全开采,晋煤集团在学习国内优秀煤炭企业抽放瓦斯经验的同时,着手与当时世界上对瓦斯抽采利用技术成熟的美国企业开展合作,并于1992年与美国美中能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晋城丹佛资源研究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对煤层气及其产品进行研究、开发和经营。2003年,因国家法律变更,公司最后注销。

尽管如此,晋煤集团还是在这一次国际合作中学习到了煤层气开采利用的先进经验,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无烟煤地面抽采“禁区”,最终建成全国最大煤层气开发利用集团。

随着煤层气(瓦斯)抽采能力的提升,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成为当时企业新的课题。为此,晋煤集团积极与在天然气利用领域经验丰富的国际性企业——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并于2006年参股成立了目前亚洲最大的煤层气液化公司——山西易高煤层气有限公司。与非国有资本的合作,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截至目前,晋煤集团已累计收回利润1.22亿元,占当年出资资金的202%。

本世纪头10年,晋煤集团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遇,积极推进煤机产业发展壮大,在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煤机制造企业50强的同时,不断与国外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成立中外合资企业。

2006年,晋煤集团在江苏昆山与德国豹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香港桦林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昆山晋桦豹胶轮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维修于一体的矿用井下防爆无轨胶轮车专业机械设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最终打造成为了全国煤炭工业井下无轨胶轮车生产制造“十强企业”。2015年1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上市。

2011年,晋煤集团与澳大利亚全球钻探系统公司(简称“GDS”公司)合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山西金鼎高宝钻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晋煤集团持51%的股份。这一次强强联合,高效集成了晋煤集团作为世界上拥有煤层长孔定向钻机最多的资源优势和GDS公司先进的设计和钻机应用经验。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快速成为中国首家长孔定向系统技术的制造、研发、应用平台。

以产业链延伸为方向的“‘35·51’模式”

煤炭,特别是优质无烟煤,一度让晋煤人感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历史上,它不仅因英国皇家壁炉取暖专用闻名,也因其优质化工原料地位,在国内外异常抢手。

上世纪末,一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风暴让我国煤炭企业陷入寒冬。晋煤人第一次有了“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体会。

痛定思痛,晋煤人意识到:煤炭企业以单一原始产业结构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太弱,必须走以煤为基,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既然无烟煤的主要销路是化工原料,那么就要挺进化工产业,打造“煤化”产业链,让化工产业成为煤炭产业的“防火墙”。

对于这样一个煤炭人陌生的行业,如何开局?怎么来做?通过多年的努力,晋煤人就创造性地摸索出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35.51”模式,仅用十几亿的资本投入就撬动了近四百亿的社会资产规模。

其实质就是:围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合作公司中晋煤占有35%的股份,相对控股,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民营企业将自身16%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委托授权给晋煤集团行使,这样晋煤就拥有合作公司股东会51%的表决权。而日常经营管理上则充分依靠原有公司专业管理团队,晋煤集团仅派出兼职董监事和财务总监,加强监督控制。

2003年,晋煤集团与山西丰喜肥业集团合作成立了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高平市新建“36·52”化肥项目,迈出了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第一步。

2003年后半年起,晋煤集团开始对周边500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进行选优并购,既能让企业的煤炭产品快速到达产品终端市场降低销售成本,又能实现高附加值转化得到高额回报。

这些位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等农业大省的化工企业,形成了合理的生产和市场布局,抢占了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先机。2007年,晋煤集团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集团,并且保持至今。截止2016年底,晋煤集团累计向11家混合所有制化工企业投资13.11亿元,累计实现投资收益11.98亿元,投资收益率91.38%。

晋煤集团这种低成本扩张模式,让其在短时间内就拥有了数万名成熟的煤化工团队,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劲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也由此实现了由资本积累为主向由资本运营为主的战略转型。

各家控股化工公司在与晋煤集团合作后,由于有了稳定足额的优质原料煤供应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很快进行了技术改造、填平补齐、优化运行、新建扩建等相关工作,企业产能迅速膨胀,规模快速扩张,竞争实力急剧提升,迅速发展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购企业年可消耗、储存和销售商品煤占到晋煤集团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不仅适应晋煤集团煤炭主业产能逐渐释放的需要,为商品煤销售提供了保障,而且构建起了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销售网络。

以湖北三宁化工为例。2007年1月,晋煤集团控股三宁公司,十年间,累计消耗晋煤集团商品煤接近1300万吨,收回红利累计接近5亿元,股本金由2007年年初的2735万元,增加到2017年初的9353万元。三宁公司也因晋煤集团强大的资源优势和“中国500强”“世界500强”的品牌价值获得年均递增46%的发展速度。

为了提升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构建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支撑平台和核心竞争力,2004年7月,晋煤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共同发起组建了流化床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灰熔聚气化技术为依托,以醇、醚、油特别是油为最终产品,建设多联产工业园的项目方案。2005年1月,晋煤集团控股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共同成立了“山西天和煤气化科技有限公司”。

以拓展新兴产业为基础的“共赢合作模式”

从最初发展多种经营,单纯解决职工就业与为企业主导产业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目的,到进军新兴产业,将其作为“一核四翼”产业布局的必要补充,晋煤集团的多元合作探索始终都没有停止过。

本世纪之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也急速增加,我国煤企均进入煤炭产能释放的快车道。

但是,由于主要用户都在南方,且铁路发展滞后,运力紧张,晋煤集团开始布局“矿路港航”产业链。

2005年1月,晋煤集团以双方各持股50%,向徐州港务集团增资扩股,成功挺进北方内河航运业。此举,不仅为企业煤炭港口储存提供了便利,也为煤炭快速通过河海联运输送到南方地区提供了条件。

合作以来,徐州港务集团吞吐能力从2005年的2000万吨提升到现在的4000万吨,生产经营总额从当初的不足20亿,到如今突破50亿元。

2011年,晋煤集团与江苏省燃料总公司和宁波市燃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山西晋煤集团宏圣煤炭物流贸易有限公司。其中,晋煤集团持77.8%的股份,其他两家公司各持股11.1%。

目前,已经拥有4个铁路发运站台,1个煤炭网络交易平台,1条连接中蒙两国跨国煤炭皮带输送走廊,在山西、安徽、湖北、山东、陕西、内蒙等全国煤炭主产区,建成14个贸易中心节点,实现了公路、铁路、水路、贸易配送一体化运营。2016年实现生产经营总额70亿元。

在多经产业的选择上,晋煤集团坚持“围绕核心、服务核心”,让这些产业能够依托主业更快成长。

2008年,晋煤集团以51%的股权参股一个地方集体企业——宇光电缆公司。合资合作后,公司快速发展,电缆产品不仅走进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进入重庆电网、武汉电网、兰州电网、华北电网等国家电网市场,而且还进入香港、加纳、委内瑞拉等国际市场。

2015年,晋煤集团与山西傲维光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方投资人田向东各持股45%、42%、12%,管理层及技术骨干持股比例1%,成立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晋煤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两年多来,与意大利SIM2公司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了填补国内空白的3DLP技术平台,联合开发基于3DLP技术的三色纯激光投影系统,实现了首款3DLP激光投影机的中国制造。

目前,晋煤激光所生产的1-5万流明亮度影院激光投影产品,已应用于北京大地电影院线旗下的30家影院,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预计2017年将占领500家影院投影市场。

2014年,晋煤集团探索与民营企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能性,成立大唐文兴公司。其中,晋煤集团持股67%,沁水县柳氏民居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持股33%,共同开发国家4A级景区—沁水柳氏民居景区的开发运营工作。目前,公司正积极引进专业化旅游文化公司进行股权重组,股东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治理结构、人才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机制转变,建立起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共同推动景区实现更大发展。

2014年,晋煤集团响应山西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号召,主动对接贫困县——神池县,以51%的股权与当地一家民企共同成立神池县谷德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地标”燕麦生产企业。2017年,与山东、上海等地的用户达成5000吨产品的意向销售协议。

以激发创新活力为根本的“职工持股模式”

在职工持股的探索上,晋煤集团是全国煤炭系统和山西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和矿区产能扩大后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晋煤集团开始以职工集资方式创办煤矸石发电厂。

1991年4月,职工集资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成功。随后,晋煤集团着手由发行债券集资向发行股票与其它多种形式过渡,由单一全民所有制实现多种经济成分的融合。当年底,以每股1元首发股票11.843万股,参股职工在不到3年时间里红利就达原入股本金的109.7%,分红直至2009年因企业计划整体上市,职工个人持股全部退出。

2002年,晋煤集团进军房地产产业,控股成立山西铭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让煤炭人在陌生的房地产行业快速成长起来,晋煤集团抓住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方针政策,开始对铭基公司进行改制试点。2007年12月实现改制,转变成为晋煤集团控股、铭基公司职工持股、其他法人参股的民营化公司。

此后,铭基公司房地产公司快速成长为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产业链延伸至物业管理、建筑施工、建筑节能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发项目触及海南、北京等热点区域,累计开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本世纪初的煤炭黄金期,随着企业煤炭项目建设的加快,作为晋煤集团负责矿井工程勘察设计的机关处室晋煤集团设计处却由于资质缺项及力量削弱而不能适应服务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筑行业丙级和工程勘察乙级两个没有分量的资质,专业门类不全,人才不断流失,职工收入很低,单位缺乏活力……

2007年,晋煤集团抓住山西支持国企开展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机遇,对设计处进行改制,于次年初成立晋煤集团勘察设计院公司。其中,职工持股50%,集团公司持股30%,北京一家民营公司持股20%。

供职了多年的处室,名称变更为“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仅仅多了几个字,但单位性质有了根本的改变,从原来的机关处室,变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从机关干部,转变为企业人员;从吃皇粮,到挣口粮,从旱涝保收,到前途未卜……一夜之间的变化,冲击的是职工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引发的是他们对自身利益和前途的种种担忧。一时间,大家无法扭转思想,更无法接受现实。

设计院公司第一任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宋国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真是一石惊起千重浪。绝大多数职工想不通,抵触情绪非常大,特别是一批中青年职工,他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无法确定企业改制后是福是祸,觉得缺乏了保障,有吵闹的,有要上访的,有急着跳槽的……”。

在晋煤集团的支持下,设计院公司在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九个月,总资产达到了7000万元,实现生产经营总额6600万元,利润580万元,在岗职工的平均收入有了提高,明显超出了改制前的收入水平!

目前,设计院公司已经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山西省首家获此认定的煤炭勘察设计企业。

2016年以来,本着强化资本运营、优化资本布局、提高资本效率的思路,晋煤集团正在组织对下属子公司进行全面摸底研究,区分不同类型,探索建立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业务核心骨干的多元化激励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以做优核心产业为选择的“取长补短模式”

煤企人最熟悉的是煤,最具核心竞争优势的也是煤。然而,让晋煤集团这个世界500强企业最烦恼的也恰恰是煤。

煤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新井建设进展不快,从2007年赵庄矿投产至今,晋煤集团没有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投产,煤炭主业可持续发展受到阻滞。同时,古书院矿、王台铺矿、凤凰山矿将在2017—2018年陆续关井,上万名老矿员工转移安置迫在眉睫。

围绕做优煤炭核心产业,2009年前后,晋煤集团成立晋圣公司、天安公司等多个资源整合主体,对43个资源整合包,以51%的控股方式与几十家民营煤企进行了合资合作,成功拓展了3000多万吨产能。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合作,不仅发挥了民营企业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成本控制优势,而且也发挥了国有大型煤企安全生产管理优势、融资保障优势。

2009年,晋煤集团以51%的股权和太钢集团共同组建山西晋煤太钢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山西省河东煤田中南部开采煤炭,焦煤资源储量20亿吨。这一大型煤田的开发建设,大大拓展了晋煤集团煤炭品种结构,为企业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为太钢提供优质低成本的焦煤资源,极大地提升太钢不锈钢的竞争力。

2009年,晋煤集团对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进行重组,其中:晋煤集团控股51%,民营股东山西雷蚨德科技有限公司控股46%,沁水县东安经济开发中心控股3%。2010年10月,矿井取得60万吨/年开工建设批复,准予开工建设。2016年12月实现矿井联合试运转,将于2017年上半年验收投产。这座矿井的及时投产为老矿分流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大大缓解了企业分流就业压力。

2014年初,上任不久的晋煤集团董事长贺天才在经过反复调研后,曾深刻地指出:“用发展的眼光找主要矛盾,企业面临的最急切问题是煤炭基础地位的动摇,主导产业发展的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一核四翼”的战略构想,即,以做优做强煤炭产业为核心,努力构建煤化联动、煤气共采、煤电一体、煤机并进的产业格局。

面对近几年全国煤炭产业去产能的大背景,晋煤集团积极响应,一方面去除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国企融资能力强的优势,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狠抓先进产能建设,择优对十余座合资合作矿井进行投资建设。2016年,新增先进产能710万吨。

近年来,晋煤集团还以参股形式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华电山西能源有限公司、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等国内大型电力企业进行合作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合作规模超过2000兆瓦,不仅充分发挥了电力企业发电优势,煤炭企业产煤优势,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双方生产成本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国企混改,晋煤集团虽然走过了一些静好的岁月,但是,面对山西国企业改革的攻坚之战,需要探索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