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TEU+!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创世界纪录
5000万TEU+!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创世界纪录
文章来源:上海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5-01-03
近日,2024年上海港第5000万标准箱(TEU)装卸成功完成,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纪录,并有望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
集装箱箱量的增长,彰显上海港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地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连续5年稳居前三。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度连续13年全球第一。洋山港区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榜首。
胸怀大局,创世界一流
2024年,上港集团实施“南联北融西拓”战略,深化与全球班轮公司的合作,优化航线布局,提升中转效率,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增长超20%,预计全年超700万箱。在海关、海事、边检等单位支持下,沿海捎带、国际集拼和“9610”跨境电商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上港集团加强区域合作,与包括长三角16个港口在内的22个长江沿线省市港口合作,增强母港与腹地港航物流协同。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完善为上海港增长提供动力,水水中转比例预计达60%,创历史新高。海铁联运服务常态化,全年运量预计突破90万箱,同比增长约40%,提升辐射能力。
上海港将“出海口”延伸至ICT服务港“家门口”,自2020年推出ICT项目,服务能力向腹地货物集聚点前置,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服务,使物流更高效、经济。目前,ICT业务拓展至15个内河码头,整合10余家驳船运营商,形成高密度内河航运服务,增强腹地货源吸引力。
向“新”而行,踞创新之巅
洋山四期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七年来,洋山四期累计吞吐量超3500万标准箱,人员减少70%,综合效率提升30%,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至传统码头的213%,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特等奖”。
洋山四期的智能化是其核心竞争力,其智能管控系统(ITOS)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自动化码头的“中国芯”。历年来系统不断升级,使洋山四期的装卸物流能力与效率领先全球,技术成果已在国内外14个码头复刻应用。
上港集团持续探索智慧港口建设,继洋山四期后,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工程于2024年8月开港,开启上海港自动化码头新篇章。上海港第三座自动化码头也在筹建中,小洋山北作业区将新建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泊位,总设计能力1160万标准箱,预计2026年初期产能达150万标准箱。
上港集团积极推进港口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2024年9月,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上线,构建了覆盖9省40市的海铁联运信息网络,实现“一门式查询”服务。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网上受理、集卡预约、电子EIR、EDO、江海联运、ICT等业务平台,推动无纸化、零接触、透明化和便捷服务的发展。
积厚成势,谱绿色新篇
自2023年起,上海港与洛杉矶港、汉堡港共同倡议建立“绿色航运走廊”,树立全球绿色航运的典范。上海港罗泾集装箱港区的转型是该倡议的实践案例。该港区曾承担煤炭和矿石运输服务,属于高污染、低附加值码头。响应长江大保护政策,港区停运并转型,成为上海港绿色、智慧码头的标杆。建设过程巧妙利用原有废旧材料,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70%,成为国内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
上港集团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聚焦“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清洁燃料加注领域取得进展。截至目前,上海港已完成125艘次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加注量达73万立方米,位列保税LNG加注港全球前三位。预计2024年加注量将达45万立方米,增长超70%。
上海港在LNG常态化发展的同时,绿色甲醇加注业务也取得进展。今年4月,上海港完成首例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预计到2025年,上海港将实现绿色甲醇常态化加注,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储罐设施改造和扩建。2030年,上海港有望实现LNG加注能力100万立方米,绿色甲醇加注能力100万吨的“双百”目标。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