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地方扫描 > 正文
四川国企挺起脊梁 成抗震救灾重要支柱

文章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06-23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国有企业受灾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国有企业员工共计死亡1209人,62户国有企业因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633.55亿元。

  东方电汽、川投集团、水电十局等企业生产生活设施损毁严重,导致企业大面积停产,许多企业职工甚至无家可归。然而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省国资委沉着应对、正确部署、强力指挥,号召国有企业发扬震不垮、压不倒的大无畏精神,面对灾难挺直脊梁,精心组织国有企业奋力救援,生产自救和生产恢复。据了解,目前四川国有企业灾后生产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恢复生产。

  国有企业成为抗震救灾支柱

  国有企业是四川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国有企业对抗震救灾的全局也同样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地震发生后,通往灾区的道路中断,通信中断、电力中断……,灾区情况不明,救援受阻。在这紧急关头,省国资委快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援、道路抢修、电力和通信恢复、油料供应保障以及运输等应急保障任务。在生命救援和保道路、保通信、保电力、保油料、保运输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大规模救援队伍的开进开辟了通道,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试想,如果没有国有企业迅速组成的专业机械队伍及时的打通道路,如果没有石油、通讯、电力等企业奋力抢险及时保障各种基础资源供给……,大批的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将无法到达灾区,将会直接影响抗震救灾工作的全局,延缓抗震工作的进程。因此国有企业在这场抗震救灾战斗中的支撑作用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

  快速反应抢险队伍行动迅速

  在大灾难来临之时,全省国资系统牢记使命,不忘责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设备、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调配人员和技术设备,迅速组织了以中铁二十三局、中铁二局、中铁八局、水电五局、水电七局等中央在川企业和华西集团、路桥集团、化工控股集团、川煤集团等省属企业为依托的7支共1500人的技术抢险队伍,在第一时间内分赴都江堰、汶川、北川、彭州、什邡、绵竹、青川等重灾区一线进行抢险救援,抽调了建筑西南设计院和省建筑设计院2名专家,由1名处长带队组成3人技术小分队,赶赴宝兴县灾区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大规模救援队伍的开进开辟了通道,为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应急办和省国资委统一组织调配外,各企业还自发组织技术小分队、搜救小分队、青年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消防救援队、医疗服务队等各种抢险突击队伍。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在川和省属企业先后组建各种抢险队伍130余支,投入抢险人员3万余人次,投入大型设备1200余台(套),抢险工具8000余套。

  心系灾区奋力抢救生命财产

  国有企业派出的抢险队伍本着不抛弃任何一名受困群众、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的理念,充分发挥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转运伤员。初步统计,各国有企业安全营救的人员在300人以上,挖掘遇难者遗体1000具以上,收治、安置、转运灾民3.5万余人,抢出财产5000万元以上。

  勇当开路先锋全力打通灾区生命线

  国有企业投入大量人力和设备,积极抢修受损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为抢险队伍进入各受灾地区、伤员救治、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抗震救灾的统一指挥创造了重要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国有企业抢通或参与抢通公路100公里以上、铁路20余公里、桥梁10余座。华西集团组织的244人、20台(套)大型机械设备的抢险队伍,经过8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打通了通往北川县城的道路,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赞扬。

  保障要素为抗震救灾提供坚强支撑

  灾害突如其来,救援队伍大批云集,救灾要素保障成为了影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加强要素保障工作,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为取得抗震救灾的阶段性成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是保油料供应。随着救援车辆和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大量集中,油料供应障成为保证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中石油、中石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想方设法、紧急调运,确保需要。灾害发生后的三天,中石油从永川、江津、咸阳等油库调运成品油184车、3654吨,增加了5月份从西北公司入川计划13.1万吨,使五月份入川油料确定到了45万吨,并采取定点加油站、流动加油站,24小时不间断加油,保证了抢险车辆的油料需求。

  其次是保电力供应。省电力公司、水电集团等企业为抗震救灾各指挥中心、灾民安置点以及周边道路安装了线路和灯具,恢复了临时供电;川投集团、华能电力等发电企业也抓紧抢修设备,尽最大努力尽快并网运行,迅速恢复电力供应保障。川投集团巴蜀电力江油电厂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肯定和表扬。

  第三是保通信顺畅。全省通信企业采取派出通信车、空投通讯设备等措施,最大努力保障灾区应急通讯。为及时了解灾区情况、确定救援方案赢得了时间。移动、电信、卫通等企业采取免费提供通讯设备、开通生命爱心热线、灾区客户免费停机服务、免除灾区漫游通信费等各种措施,竭尽全力为灾区群众、抢险人员提供服务。

  第四是保运输及时高效。铁路、机场、航空、公交等企业集结运力,加强调节,在运输急需物资、救灾人员及受伤人员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机场集团全力保障急救航班的起降,13日至30日已累计保障急救航班1400架次以上,保障急救物资运输3.2万吨以上。

  第五是积极开展捐赠捐助活动。为支持抗震救灾,省国资委及时发出《关于开展抗震救灾捐赠活动的通知》,得到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72户国有企业捐款捐物已达到2.09亿元,其中捐款1.83亿元。国资委系统22.46万党员,踊跃交纳“特殊党费”达2681余万元(截止6月10日)。

  国有企业生产全面恢复重建工作有序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省国资委在继续做好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逐步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入到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中来。首先成立了灾后重建指导组,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生产恢复组前方指挥协调组召开会议后,省国资委迅速成立了由主任彭渝负总责,副书记雷建具体负责的灾后重建指导组,协调推进国有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的开展。其后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国资委系统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计划。5月22日,召开了部分中央在川和省属受灾较重的企业领导座谈会,要求各企业要进一步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组织开展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

  此外,省国资委还着手制定工作规划,及时与省发改委、省经委就灾后重建有关问题进行了衔接,并根据国有企业受灾现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同时于5月22日向各中央在川和省属企业下发了《关于做好国有企业灾后生产恢复和重建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国有企业开展了受灾损失调查,对国有企业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部署。“按照国有企业受灾程度,分为严重、中等和轻微三级,对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实行分类指导,明确了工作重点,对煤电气等能源、通讯、医药等要素生产企业和与抗震救灾密切相关的产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恢复生产,加大物资供应和设施保障,为抢险救援、灾民安置、灾后恢复生产提供强大支持。同时对受灾害影响较大,现阶段无法生产的企业,要求他们建立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的专门工作机构,并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及时制定生产恢复和重建规划,尽早尽快恢复企业生产能力。”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面对特大地震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生产生活设施的毁损,国有企业没有退缩,在积极开展自救和救援的同时,生产恢复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在开展了。据了解,目前除厂房设施严重毁损无法生产的企业以外,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恢复生产。如: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受灾惨重的东方汽轮机厂,已于6月3日起运了震后首台27万千瓦重型燃机主机,成为其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标志;而地处德阳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至5月26日已经达到震前生产水平,复产率100%。

  “我们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生产恢复前方指挥协调组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省国资委介绍,为了推进灾后重建,省国资委首先是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切实掌握企业受灾情况,切实了解企业在生产生活恢复中面临的困难,收集企业需国家和省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为制定国有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是积极争取国家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信贷和职工安置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积极协调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加大对受灾国有企业,尤其是电力、医药、化工、食品等与抗震救灾紧密相关的企业,在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和重点倾斜;四是按照企业的受灾程度,对受灾严重和较为严重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促进其加快恢复,达产增产,为抗震救灾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最后是积极配合省级有关部门,编制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规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