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打造混合所有制模式的集装箱码头“航母”
厦门市打造混合所有制模式的集装箱码头“航母”
文章来源:厦门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4-01-15
2013年12月中旬,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集团是接受重组的码头资产所属的四家法人企业,即海天码头、象屿新创建码头、国贸码头和海沧港务以新设合并方式成立的。据厦门国资委主任林杰介绍,相关股东以码头资产作价或以现金入股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净资产为70.17亿元,注册资本为24.37亿元,其中,国际港务持股52.90%,港务控股集团持股14.79%,港务物流持股0.55%,象屿物流持股8.53%,厦门国贸持股7.82%,宝达投资持股1.61%,新世界港口持有剩余部分股权。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厦门国资委深化加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的全新尝试,新集团整合了多家本地国企上市公司及外资企业的集装箱码头资产,所属码头岸线资源基本涵盖厦门港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码头泊位,无论接待能力还是服务能力,都堪称厦门港的“航空”企业。
此前在厦门港区从事港口集装箱经营的企业共有11家,但是国内大部分港口码头只有一个经营主体。“业主过多给港口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林杰指出,这造成了海岸线分割,不利于厦门港区码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各自为政的现状导致厦门港口无法形成合力对外拓展市场,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营成本;业主间的竞相压价导致厦门所属港区集装箱业务竞争无序,从而影响了码头的整体效率和效益。“整合前,厦门港区的集装箱业务存在港内竞争过度、腹地市场开拓不力、航线竞争力下降客源流失等问题,这些也影响到厦门港的可持续发展力。”林杰补充说,码头整合后,可以克服港区内揽货恶性竞争,减少航运企业的资源浪费,他表示,此次厦门国资委牵头的重大资产整合重组,意义非常重大,通过码头资源的整合,打造中国东南航运中心,更好地辐射闽西南、赣东南等内陆腹地,更好地走向国际航运市场。
由于涉及范围广,技术难度高,此次整合被称为近年来“中国最大规模的港口资产整合”,也是继厦门金圆集团、信息集团和轨道集团整合之后,厦门国资委新一轮的国企资产整合。林杰坦言,整合过程持续3年,各项工作难度大。新集团整合了厦门港区70%的集装箱码头,涉及资产100多亿元;同时涉及包括有5家上市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其中3家在国内上市,2家在香港上市,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体制,大陆和境外企业涉及的法律法规也不一样,是否合规合法等涉及专业性的工作,都要请专家帮助。”同时,整合涉及的码头的原有主体,经营效益一直都比较好,只能不断地通过描绘清晰的未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政府在开拓港口的内陆腹地等方面的规划和努力,让这些世界级企业、不同的主体能够达成共识整合做大做强,实现多赢发展。林杰表示,此次整合顺应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趋势,有利于企业治理的规范化、市场化,“目前厦门国有企业引入民间资本的企业已经占59%,在国资国企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厦门已有走在全国前列的实践经验和成效。”
林杰坦言,整合后的新集团未来怎么发展是最现实的任务,股东的要求也是必须有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压力。他表示,新集团将按照国际惯例要求来设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市场化运作,提高服务的效率,做好对股东各方面权益的保护,并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来管理运营,使新集团成为国际上知名的、有一定品牌的大型港口集装箱服务企业,为股东取得更好的回报,为厦门的经济和各项发展更好地服务。他指出,新集团对几家外资企业的原有人马都保留吸收,包括高管人员。人才一定要留下,通过这些人才实现国际化的管理运作,也是学习引进外资管理、实现提升国企素质的机会。新集团将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码头运营商,充分发挥“大港口、大联运、大物流”的规模经济效益,加速厦门国际集装箱航运枢纽港的升级,“一要加强腹地的开发,二要提升新集团的管理水平,三要提升服务,更好地服务国内外的企业。”
据了解,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2013年有望达到800万标箱,目前居于国内前八,国际前二十强,厦门港务部门的目标是,尽快达到千万标箱。
下一步,厦门国资委将就港区的散杂货码头资源进行整合重组。这次整合规避了垄断局面的形成,整个厦门港区还有30%的集装箱码头泊位属于另两家公司经营(即远海码头和招商局(漳州)码头),既相对集中又保有适度竞争,新集团高管团队按市场化机制聘请,在港口物流的服务链条上,不同企业形成前后端业务的分工配合,避免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