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柳州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2-12-10
今年以来,柳州市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中央企业来柳投资,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11月底,累计与中央企业签约投资项目17个,协议投资金额达344.05亿元。其中,目前已启动实施的项目12个,到位资金91978万元。
目前,各项目积极推进。如:东风柳汽公司整体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6470亩,规划建设年产20万辆乘用车基地、年产10万辆商用车基地、年产20万台乘用车发动机生产基地及乘用车研发基地,现已开工建设,到位资金3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柳州油库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270亩,拟建设成品油罐规模20.4×104立方,新建铁路栈桥、输油泵棚、外输油泵机组、汽车装车区及其他配套设施,现已开工建设,到位资金8978万元。凌云工业公司柳州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用地约110亩,主要建设汽车配件生产线,已开展土地招拍挂等前期工作,预计2013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到位资金8000万元。此外,总投资10亿元的中航集团公司金城集团有限公司机场专用车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的中石油化三江加油站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98亿元的广西保利置业有限公司水上运动基地及周边配套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柳东城市文化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中信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柳南物流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鹿寨县风电场开发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中国国药集团有限公司药品配送及中药饮片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中石化柳东加油站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中石油柳东加油站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
主要措施和做法是: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国资委、招商促进局、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委、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委、农业局、文化局、旅游局、规划局、土地交易储备中心、征地办、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工商局、海关等部门及县(区)、开发区为成员的“柳州与央企合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研究与中央企业合作的重大事项,制订工作方案,指导和督促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展与中央企业合作的相关工作,组织与中央企业合作重大活动,协调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国资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国资委主任兼任。
二是建立多层协调机制,确保签约项目推进。所有“央企广西行”签约项目列入市、县(区)重大项目及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重点项目,市领导亲自组织召开每一次的推进协调会议,专题研究和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建立了“一个重大项目,一位责任领导,一批参与单位,一套推进措施”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和多层次重大项目协调机制。
三是积极主动接洽央企,促使央企来柳投资。近年来,柳州市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主动对接央企,邀请央企负责人到我市实地考察,不断寻求合作机会。2010年6月,柳州市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以“西部大开发 携手进柳州”为主题的“2010年柳州?北京央企座谈会”,邀请到23家中央企业40多位嘉宾代表参加座谈会。2012年3月27日,柳州市组团参加自治区在南宁举办的“央企广西行”活动,在启动仪式上签约6个项目,签约金额达到141亿元。3月28日,柳州市以“央企广西行”活动为契机,巧抓机遇,不失时机地邀请到19家央企嘉宾来柳考察,参加“中央企业投资柳州推介会”,会上又有8家央企与柳州市、县(区)签订8个合作投资项目协议,签约总投资额达169.05亿元。
四是围绕产业招商,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近年来,柳州市始终围绕柳州市五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四大优势产业升级转型,三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目标,积极与央企对接和推荐,把引进央企入柳与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柳州市产业结构由“354”向“543”转变。先后引进了东风、一汽、重汽,中国航天科工、保利集团、华润、中国航空工业、中国医药、中国有色矿业、中国广东核电﹑华侨城等一批中央企业落户柳州或来柳投资考察。
五是开辟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完善项目审批制度,精简办事程序,为项目审批提供一条龙服务。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绿色通道”服务窗口,凡与央企合作的重大项目,进入绿色通道,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协调项目的申报,建立“统一受理制、项目代办制、快速转办制、并联审批制、缺席默认制、超时默认制、特事特办制和办结告知制”等制度,所有审批程序在绿色通道内完成,减少项目业主办理审批手续的时间和精力,有效缩短重大项目的审批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