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地方扫描 > 正文
陕西“智造” 稳步驶入快车道

文章来源:陕西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3-01-16

  制造业作为陕西的支柱产业,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近年来,陕西省以智能化、数字化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向高端迈进。全省现代煤化工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第4位,航天发动机、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的亮丽名片。

  陕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数字化”升级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陕西省制造业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契机,正稳步驶入“智造”快车道,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升。陕西省装备制造业2021年工业总产值为8200亿元,2022年工业总产值预计超9000亿元。

  智能化为制造业“添翼”

  陕西“智造”要想在全球一体化中脱颖而出,必须跟上数字化、智能化的步伐。

  1月5日,法士特高智新公司智慧工厂机加车间里,巨大的厂房内几乎看不到工人,只见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紧密配合,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这个场景背后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支撑:依托5G等物联网技术,企业实现数据高效流转,对每个生产环节实现智能监测,不仅使生产高效,也对每一个产品精益求精。

  与忙碌的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相比,一线工人却“清闲”了。智慧工厂机加车间的智能产线技师田华,具体负责齿轮生产线,一个人管理着6台数控机床,日常的工作就是巡视。田华说:“以前在普通工厂,一个工人操控1台数控机床,在加工齿轮的同时,还要为机床加注机油、清理金属废渣废屑、搬运齿轮,工作强度大。而在智慧工厂,工人成了管理者,彻底从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当下,智慧时代已经来临。实施智能制造,就是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替代人为干预的制造过程,使传统制造实现高度智能化、自动化、流程化的工艺工程。法士特高智新公司智慧工厂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成功打造了汽车传动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法士特集团负责人说道。相较于传统制造工厂,该工厂生产效率可提高70%以上,能源消耗降低14%,人均产值提高5倍多,彻底实现了组织机构、制造水平、生产模式的全面变革,具备高效率、高质量、绿色节能的特性。智慧工厂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自动变速器20万台,年产值60亿元以上。

  法士特作为陕西“智造”的代表,各项经营指标已连续20年位居中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已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在国内外拥有超过1100万的用户保有量。

  绿色“智造” 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今,陕西“智造”正在加速打造越来越多的绿色工厂,使制造业做到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实现可持续发展。

  1月4日,走进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安公司)智能化卷制可燃药筒生产厂房。厂房内,通过成功构建智能化一站式闭环物流传输系统,工业机器人彻底取代了一线工人。工业机器人能够保障各生产工序的运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物流传输,这样一来,可实现生产线全天24小时无休息自动化生产。因为不需要工人参与,不需要开灯,厂房被称为“黑灯工厂”。在该厂房的现代化中央控制室里,两名操作人员通过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监控显示系统,对两条生产线实行远程监测。通过大屏幕,工作人员可监测到生产一线的状况:几台工业机器人转动机械臂进行精准操作,十几道工序一气呵成。生产线一旦有异常,监测人员可立即启动安全应急系统。

  惠安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黑灯工厂”引入了国际先进的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全程对产品质量进行智能无损在线监测。据统计,该智能化生产线与之前的普通生产线相比,不仅生产能力提高了60%,产品综合良品率也由75%提升至95%以上。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近年来积极打造工业智能服务平台,让绿色“智造”延伸到更多领域。

  工业智能化服务平台,是通过数字化网络系统搭建的远程故障检测诊断平台。陕鼓生产的机组都统一安装智能检测装置。这些智能检测装置在机组运行过程中,能够精准捕捉到机组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机组突然出现异常振动等状况,智能检测装置会通过互联网系统,将发现的问题立即传递到陕鼓的远程故障检测诊断平台。

  陕鼓的技术人员通过该诊断平台,可24小时监测机组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机组运行出现异样,能及早作出判断,将机组存在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样既能降低维修成本,又节约了维修时间。据悉,该平台目前已覆盖全球1300余套运行装备,为客户每年节约近2亿元直接维护成本。

  高端“智造”不断突破

  航空航天产业是陕西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也是陕西“智造”的骄傲。发展航天,动力先行。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懈的创新,陕西航天发动机研制水平不断突破,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2021年至2022年,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研制的85吨级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已完成十余台发动机整机试车,该发动机综合性能达到同类发动机的国际先进水平。

  2022年9月5日,航天六院自主研制的25吨级闭式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首次整机热试车圆满成功。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闭式膨胀循环发动机试车。

  2022年11月5日,由航天六院自主研制的我国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首次整机试车圆满成功。该型发动机设计推力达500吨级,采用世界上最大的补燃循环发动机推力室。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整机试车成功,标志着该型发动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当天,航天六院自主研制的目前国内最大推力的开式循环液氧甲烷发动机(地面推力80吨级)首台整机热试车也取得成功,将为我国商业航天运载火箭提供主动力。

  面对型号研制过程中的重重难关,航天六院研制人员充分运用数字化研发新手段,建立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创新型号研制管理模式;发挥项目制和课题制各自管理优势,建立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构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模式,提高研制效率。航天六院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激发了在高端制造领域科研攻关的新活力。

  目前,陕西省借力秦创原的创新动能,不断发挥在航空航天、汽车、数控机床、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产业领域的优势,大胆创新、积极创造,努力打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产品。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