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地方扫描 > 正文
全球首台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完成首跨桥梁建设

文章来源: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2-16

近日,广东省交通集团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施工现场,在长92米、宽13米,重达580余吨的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上,施工员在操作舱内通过信息控制平台操作,便轻易地通过天车把长约16米、重约41吨的预制梁板精准架在了支座上,至此,该智能造桥机完成了首跨桥梁施工建造。

据介绍,这是全球首台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它的研发应用,实现了从预制管桩基础、桥墩、盖梁到预制梁板的纯装配化施工,创造了工厂化预制、精益化管理、模块化拼装、智能化架设的新型路桥施工模式。

空中“搭积木” 效率提升3倍

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由深汕西改扩建项目自主研发,主要应用于项目梅陇特大桥建设。该桥全长共5400米,共需打设1368根预制管桩,架设684片预制盖梁、以及2736片预制双T梁。

相对于以往需要现浇桩基础,以及桥梁施工要依赖施工便道或栈桥的传统做法,智能造桥机可以就地实现桥梁各结构件及桩基础的全部施工,为打设桩基础预制管桩,拼装预制桥墩、盖梁,架设预制梁板提供了全套“空中”服务及平台。

该机器还可以同时提供4孔作业面,即预制管桩悬臂施工作业面、盖梁支撑作业面、盖梁支撑施工作业面、预制梁板吊装作业面,打破了以往只能单孔作业面施工的局限性,实现了桩基础、桥梁下构、梁板架设等多个工作面协同作业,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桥梁施工设备。

“我们以打造智慧新扩建为目标,不断创新工艺工法,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比传统单跨桥梁施工效率提高了至少3倍以上。”项目总工程师介绍,智能造桥机的应用还大大减少了搭设、拆除栈桥的建设成本。

造桥“不含糊” “北斗”定位提高精度

为确保智能造桥机的顺利研发,项目多次召集业内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最终决定在造桥机中应用北斗-GNSS打桩定位系统。

北斗系统的应用,能使造桥机自动采集预制管桩施工时的经纬度、总锤击数、提锤高度等数据,同时还能智能修正数据,避免了人工测量产生的误差,有效提高精度。

项目还在打桩机上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垂直度检测仪,以便根据数据及时调整打桩机姿态,确保桩架设备的垂直度和稳定性,让桩基础更加安全稳固。

为精确展示施工进度、预警处置安全隐患,项目应用了可视化模型展示、桥机可视操控、安全管控及信息化管理等智能化管理方式,对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同时精准记录生产、质量、安全等信息。

施工“不打扰” 守护生态家园

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参与建设的梅陇特大桥,地处汕尾市海丰县梅陇农场旁,临近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在施工现场附近常有白鹭翩跹飞过。

为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项目研发的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采用“工厂化预制、机械化拼装”的模式,在施工过程中无需修筑施工便道,不占线外用地,不需要对便道进行硬化处理,避免了对鸟类栖息地的植被破坏。

由于构件都是预制后再运往施工现场,这意味着混凝土不需要在现场进行浇筑,减少了施工现场及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和噪音,实现了鸟儿们的“岁月静好”。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起于广东汕尾市陆丰,路线向西途经汕尾市、深汕合作区、惠州市、深圳市,终于深圳市龙岗区,全长约146公里,是目前广东省投资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全线按照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